">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黃錚 通訊員敖瓊)小小一滴水,關系大民生。8月10日,記者從咸寧市水利和湖泊局獲悉,近年來,咸寧市相繼開展各類農村居民飲用水提標升級工程,無數城鄉居民解水困、得水便。
咸寧農村居民飲用水提標升級。通訊員 供圖
截至目前,全市農村飲水提標升級工程惠及101.2萬人(今年7.76萬人),普及率96.77%,成為群眾受益最直接、受益人口最多的民心工程之一,提前超額完成省級下達任務。
依托大水源,城鄉互聯通
“去年大旱,由于水庫水源不足,我們洗澡洗衣服水都不夠,這下永遠都不愁水了……”赤壁市余家橋鄉月星村村民宋文先擰開自家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噴涌而出。
赤壁市長江取水工程。通訊員 供圖
日前,隨著赤壁市長江取水工程連通并網,宋文先和全鄉17400人用上水質好、水量足的長江水,徹底告別吃水用水難題。
據悉,赤壁市長江取水工程近期日供水規模10萬噸,通過鋪設供水主管網、加壓泵站和輸水管線,可以向12個鄉鎮(辦、鄉、區)6個水廠供水。
至此,赤壁形成“雙骨干水源(陸水水庫和長江)+多水源補充”的多水源保障格局,全域實現“1+9”城鄉規模化供水,即“1座市中心水廠+9座農村水廠”的互聯互通,全市39.78萬農村人口規模化供水全覆蓋,全市人民從此供水無虞。
與赤壁類似,咸安區依托雙石水庫、鳴水泉水庫,新建汀泗水廠、桂花水廠等,管網覆蓋全區1個街道9個鄉鎮61個行政村,總受益13.76萬人。
咸安區桂花水廠。通訊員 供圖
通城縣則充分利用龍潭水庫優質水源,對龍潭水廠進行改擴建,破解龍潭碧水“可看不可用”困局,全面解決通城縣四莊鄉、沙堆鎮及雋水鎮城區十多萬人的高質量的飲水問題。
隨著通山縣黃荊口水庫、崇陽木三李水庫的相繼批復,不久的將來,咸寧6個縣市區將全部實現大水源、多水源、廣覆蓋的城鄉供水格局。
建管兩手抓,提質又增效
大水源實現了城鄉供水一體化,那么如何解決日常管護難題?實現農村供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長受益?
以通城為例,該縣成立城發水務集團,統一運行管理縣自來水廠和7個農村規模水廠,并通過以大并小、以大帶小、改擴建等方式,將其他集中供水工程逐步并入城鄉一體化供水網格。
通城龍潭水庫。通訊員 供圖
制水、監測、報修、管護……全部形成公司化專業運營,全縣城鄉供水形成“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的基本格局。
水質有保障,管護更有效。赤壁市將全市10個規模化水廠納入統一管理后,城鄉居民管網漏損率下降20%左右,全市每年節約自來水500萬噸以上,水費收繳率提高至100%。
為加強全市農村供水能力建設,咸寧市水利和湖泊局還專門組織農村供水建設管理專題培訓,就村鎮供水規劃、設計、水質處理工藝、水廠日常規范化管理等方面開展專題輔導,有力提升了農村供水專管機構和農村供水運行管理單位業務水平。
引得活水來,助力百業興
汩汩清水見證鄉鎮巨變。如今,隨著農村供水的提檔升級,越來越多群眾喝上安全水、便利水,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水動能”。
在咸安區,“星星竹海”風景區是石灰巖巖溶發育地區,名聲在外卻因缺水長期無人投資,游客稀少。新建的花紋水廠徹底解決了花紋山區上萬人的飲水問題。
咸安區花紋水廠新建工程。同需要 供圖
通水后,在深圳打拼多年的陳凱在星星竹海風景區建成集科研、種植、養殖、旅游休閑為一體的陳家溝“星海樂園”。眼下每逢節假日,每天前來打卡游玩的游客超5000人次。
“有水百業興,我們的好日子來了!”星星村支書宋全明介紹,目前已帶動30多戶村民就業,下一步村里計劃發展農家樂、開辦飯莊、進行蔬果采摘。
望湖村位于通城縣塘湖鎮東南部黃袍山革命老區,曾經受困于水的村民們也迎來了新生活。
“通了自來水、辦起了農家樂,水是我們一家人的命脈。” 望湖村村民吳明谷質樸的話語道出了眾多村民的心里話。
通了自來水,生活有盼頭。無數村莊不再受制于水后,發展種養殖、開辦農家樂,鄉村的生活越來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