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田城 通訊員 耿瀚涢)咸寧市城管委7月26日傳來好消息,根據湖北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的2023年全省第一輪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暗訪考評情況,咸寧市在全省17個市州中排名第二。
據了解,2023年5月—6月,湖北省住建廳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進行了第一輪暗訪。考評結果顯示,武漢市(95.6分)、咸寧市(95.5分)、潛江市(95.0分)分列全省前三。
近年來,咸寧市深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著力優化前端分類、中端收運、末端處置三大環節,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全域覆蓋、全流程管控,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記者了解到,咸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做法體現在四方面。
農戶分類精準化。該市統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實行“四分法”(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精細化分類,在全市農村推行“一坑兩桶三上門”分類收集模式。
該市嚴格實施分類標準。 通訊員 供圖
“一坑”,指農戶將易腐垃圾在屋后田間挖坑漚肥,實現就地資源化利用;“兩桶”,指的是農戶自備兩個垃圾桶,分出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三上門”,指的是保潔員定期定時上門分類收集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鼓勵村民“干濕要分離,能賣拿去賣”,利用廢舊塑料袋收集可回收物。
同時,行政村設置了一個占地面積不宜小于20㎡生活垃圾收集站(房),具備垃圾分揀和回收網點功能,存儲有害垃圾和低值可回收物,并滿足投放需求,減少垃圾出村處理量。
分類保潔常態化。在農戶集中居住區域,按照“每個自然村至少一名保潔員”的標準配齊保潔員,定時定點上門收集。同時,將垃圾分類與日常清掃保潔工作進行融合,理順運行模式,統一管理隊伍,保潔員既是垃圾分類員,又是宣傳員、督導員,在日常保潔的同時上門收集村民生活垃圾,解決分類工作難以持續、清掃保潔和垃圾分類重復投入等問題。
分類運輸規范化。每個鄉鎮建立垃圾中轉站,在對服務區域、人口和垃圾產生量進行測算的基礎上,合理布局和配置車輛,配備專職管理員,對入站生活垃圾實行二次分揀,杜絕混收、混裝、混運。村組收集的低值可回收物,預約再生資源回收公司回收賣錢,用于補貼農村保潔員;有害垃圾統一由湖北匯楚危廢處置中心上門收集處置。
堆肥桶用于回收可利用垃圾。 通訊員 供圖
末端處置布局科學化。在“四分法”精確分類的基礎上,該市科學布局末端處置站點。目前建有2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1座水泥窯協同處置設施,2座生活垃圾填埋場,可日處理其他垃圾2385噸。據悉,該市咸安區(市直)、赤壁市、通城縣、崇陽縣其他垃圾全部焚燒處理;嘉魚縣、通山縣以衛生填埋為主,外運焚燒發電為輔,較好地保障了城鄉生活垃圾的收集、轉運和無害化處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