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葉恒)感知歷史,會游中國。6月23日,一路追尋著萬里茶道沿線遺產點,參賽車手們跟隨“修水·寧紅茶”2023'萬里茶道-環中國自駕游集結賽來到了宜紅茶主產地——鶴峰。
木耳山茶園
鶴峰地處武陵山腹地,處于北緯30度的“黃金產茶帶”上,是“萬里茶道茶源地”,也是“宜紅茶”的主產地、“恩施硒茶”的發源地,早在容美土司時期,鶴峰縣境內的南村、留駕司、麻旺等地就盛產茶葉,因品質極佳,需“進呈若干以供御用”,也造就了“茶客往來無虛日”的盛景。
鶴峰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余紹莉
鶴峰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余紹莉在文旅推介時介紹,全縣39.5萬畝茶園妝點村寨,或居于高山之巔、或隱于山坳之中、或坐落于溪水之畔,極致山水造就品質極佳的鶴峰茶,也讓鶴峰縣連續五年獲評“中國茶業百強縣”。
南村古村落
鶴峰古茶道南村段是萬里茶道生產路段的交通、管理類遺存,是鄂西山區宜紅茶的重要運輸線。南村是容美土司南府所在,展現了土司轄境內茶葉生產、管理、貿易,及修建茶道的歷史進程,也成為該時期區域經濟貿易、交通運輸、文化交流的真實物證。
張桓侯廟遺址
張爺橋
此段茶道保存有比較完整的基巖路面、塊石路面、卵石路面、條石路面四種類型道路,總長約3.8公里,還有余家橋、二河橋、張爺橋等古橋8座,永興茶行、龔氏茶行等茶號4處,洞口驛站、高家灣驛站等驛站4處,長嶺、鐘灣、高家灣、段家灣、連三坡等古茶園8處,涵蓋了生產組團、轉運節點和交通設施等類型,系統地反映了武陵山區茶葉種植、加工、運輸、交易、服務等商貿環節特征,記錄并保留了“改土歸流”前后地方對茶葉貿易的管理,這些特征有效支撐了萬里茶道的突出普遍價值。
連三坡石板茶道
鶴峰縣境的茶道主要有三條,分別通向宜昌五峰縣境、湖南石門縣境等不同方向。2019年,萬里茶道鶴峰段作為恩施州唯一一處萬里茶道推薦點,被納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鶴峰縣文化遺產局局長田學江
據鶴峰縣文化遺產局局長田學江介紹,下一步,鶴峰縣將對照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標準,根據《鶴峰縣萬里茶道遺產保護管理規劃》和《萬里茶道聯合申遺辦萬里茶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三年行動計劃》的工作要求,繼續開展調查研究、保護管理、展示利用、宣傳推廣和合作交流,全力推進“萬里茶道”遺產保護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