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甘武)5月24日,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陳波一行前往恩施市,調研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
在六角亭“匠心坊”非遺傳承基地,陳波一行與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親切交談,詳細了解非遺研學活動開展情況。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圣宮,陳波一行認真聆聽講解員的講解,了解恩施歷史和民俗文化。在恩施土司城、恩施女兒城,陳波對我市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發展表示贊許。陳波表示,將會利用武漢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的研究力量和學術資源,大力支持恩施市文旅產業發展及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
近年來,恩施市以武陵山區(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為契機,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全市現有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1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項、省級13項、州級36項、市級91項。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名、省級13名、州級64名、市級162名。已先后建成恩施市非遺展示館、19個非遺傳承展示基地、6個非遺傳習所、6個傳統工藝振興示范基地、9個傳統工藝振興工作站。全市部分學校開設了恩施玉露制作技藝、恩施揚琴、剪紙、竹馬、竹編、蓮香等10余種非遺課程,芭蕉侗族鄉民族初中等9所學校被公布為恩施市第一批非遺進校園示范學校。市非遺中心“土家漢子組合”演唱的《石工號子》走進了2022年央視虎年春晚。恩施土家女兒城2022年5月入選全省首批非遺特色村鎮街區。恩施市非遺保護工作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