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趙秀琳 通訊員金勇)近日,記者從湖北省知識產權局獲悉,自2020年9月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首批互認名錄以來,房縣黑木耳、房縣香菇出口創匯分別為1100萬、1450萬、1850萬美元,年增長超20%,惠及食用菌企業及相關從業人員達7萬余人。
為不斷提升地理標志品牌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房縣“耳、菇”按照“區域公用品牌+企業產品品牌”品牌發展模式,構建“房縣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推行小微企業出口信用保險“全覆蓋”,并經國家駐歐盟使團在歐盟進行多場宣介和組織參加中國—東盟、中亞歐產業博覽會,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據統計,全縣現有地理標志保護產品4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2件,地理標志農產品5件。年食用菌全產業鏈產值超過35億元。
截止2023年4月份,房縣“耳、菇”出口額已達1000萬美元。
在保障產品質量方面,房縣“耳、菇”按照“統一商標標志、統一包裝設計、統一產品質量標準、統一技術規程、統一市場監管保護”要求,先后制定“房縣黑木耳”省級地方標準,“房縣香菇”“房縣小花菇”2個產品團體標準,從源頭上管好產品和服務質量。目前共授權12家重點企業使用房縣耳菇地理標志品牌使用許可。
截至目前,全縣發展袋料食用菌4500萬袋、段木10萬架,食用菌生產加工經營主體達5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8家,專業合作社40個。
通過開展地理標志產品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房縣初步形成了以沙河、萬峪、青峰、野人谷為重點的“東部食用菌片區”,以土城、白鶴為重點的“北部食用菌片區”,以回龍、門古、中壩等為重點的“西部食用菌片區”,重點打造沙河香菇小鎮、土城木耳小鎮,培植食用菌專業村16個,為當地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
為強化地理標志市場保護引領,健全地理標志品牌保護機制,房縣通過加強協同監管,完善檢驗檢測、執法、追溯和信用體系建設,暢通侵權信息的收集渠道,并常態化組織開展跨部門、跨區域專項聯合執法行動,依法打擊假冒、以次充好、非法代工等行為。
規范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方面,房縣推行實施“有進有出”動態管理機制,建立定期審核與退出機制,激活產品競爭力和活力,不斷提高地理標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和全程質量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