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里茶道”河北段正是聞名遐邇的“張庫大道”。張家口南通中原,北接蒙古大草原,處于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交匯處,優越的交通和戰略地位使張家口逐漸成為“萬里茶道”中的重要節點,并有著北方“旱碼頭”之美譽。
雞鳴驛城
雞鳴驛城位于華北平原通往內蒙古高原的通道,是“萬里茶道”沿線因商貿活動而帶來功能和性質轉變的代表性城鎮。該城鎮在茶路興盛前為以郵驛功能為主的驛城,在商貿活動促進下逐漸演變為以商貿功能為主的集鎮,體現了茶路對沿線聚落的顯著影響。
雞鳴驛城俯瞰圖
大境門
大境門是居庸關外京西第一座較大的長城關口,它位于華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交匯處的節點城市張家口,是“萬里茶道”內蒙古高原段“張庫大道”的起點,也是北出長城、通往俄、蒙商道的重要地標,在茶葉運輸、蒙漢互市過程中發了重要作用。
察哈爾都統署
位于張家口的察哈爾都統署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是設置時間最早、唯一兼轄副都統的都統署,也是目前全國唯一幸存的清代都統署。察哈爾都統署是清政府對北部邊疆和對俄茶葉貿易的管理機構,是“萬里茶道”商貿體系的重要構成要素。
察哈爾都統署舊址
張家口堡
張家口堡位于華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交匯處的節點城市張家口,是“萬里茶道”上極為重要的貿易集散地和交易地。在“萬里茶道”的影響下,張家口堡的功能在明清時期逐步由軍事堡壘轉為商業城鎮,展現了茶道對沿線聚落發展的顯著推動。堡內商號、票號等眾多與茶葉貿易密切相關的建筑遺存是“萬里茶道”商貿體系的重要構成要素。
現在,張家口堡還保留著與茶道曾經息息相關的街道如儲存、包裝茶葉場所的東昌棧、西昌棧專門經營茶葉的老茶店巷、小茶店巷為運輸茶葉而飼養駱駝的東駝號、西駝號等。
萬里茶道張家口堡遺跡分布圖
(文稿編輯 張俊琪 程蘇陽 馬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