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呂鑒蕾)冬至將至,天氣越來越冷。
黃石開發區·鐵山區汪仁鎮慶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化活動室內卻溫暖如春。76歲的羅細林老人正在與棋友對弈,村民圍坐喝茶閑聊,好不愜意。
這一方小小的天地,正成為慶洪村文明實踐的主陣地。
整合資源,拿好“陣地分”
2020年5月,慶洪村整合婦女兒童之家、老年活動中心、農家書屋等陣地資源,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同時,為進一步滿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鎮村兩級精心謀劃,打造慶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長廊,并融合建設綠植豐茂、碧水環繞、設施齊全、富有中式園林特色的慶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
近百米長的文明實踐長廊,設有村情概況、村規民約、習語金句、先進典型、知名人士等內容,飽含村韻鄉情。廣場內,滑滑梯、秋千椅等兒童游樂設施的增設,吸引附近小學生常來光顧。理論政策講起來、衛生整治動起來、移風易俗倡起來......一座小廣場,達到宣傳政策理論、倡導移風易俗、活躍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
移風易俗,拿好“文明分”
鄉村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綿綿用力,下足功夫。
其中,慶洪村充分運用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等,以本村熱愛文明新風人員為主體組成“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隊”,按照每年有計劃、每季有主題、每月有重點,廣泛開展“破除陳規陋習、倡導移風易俗”各項文明實踐活動,引導廣大村民爭做移風易俗的倡導者、踐行者。
同時,慶洪村還定期深入開展“講文明、樹新風”、“評先進、學典型”等活動,推進文明村創建,培育文明村風、良好家風,持續助力鄉村振興。
精細服務,拿好“惠民分”
“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提供什么”。聚焦殘障人士、留守老人和兒童等特困群體,慶洪村積極探索線上+線下“點單”“派單”“接單”“評單”相貫通的工作模式,讓文明實踐和志愿服務深入人心。
同時,慶洪村注重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依據群眾“點單”實際情況,結合志愿者專業特長、服務對象等因素,積極動員在職黨員和無職黨員等志愿者“接單”,開展“一對一”或“組團式”志愿服務活動,解決群眾實際困難。
據不完全統計,自實踐站成立以來,該村開展走訪慰問、公益幫扶、理論宣講、送學上門等服務200余次,惠及村民千余人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m.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