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黃錚 通訊員胡劍芳)十里桂花香,花雞只只壯。“咯咯,咯咯噠,來吃食嘍!”
麻花雞們“開飯”了。通訊員 供圖
11月17日清晨,在咸安區桂花鎮高升村奮鈞種養莊園里,勤勞的80后“雞司令”朱忠華,用手抓起一把玉米伴米糠灑在空中,念念有詞地呼喚著。幾千只麻花雞迅速從四面八方的樹林里飛奔而來。
朱忠華儼然已經是一個養雞專家,他介紹稱冬天要讓雞多曬太陽,多在雞食里配入魚腥草,金銀花等中藥,再吃一些掉落地上的桂花,可以增強雞的抵抗力,避免生病。朱忠華說:“這還是多虧了孫大哥的技術指導,我的雞才避免生病,一只只精神滿滿!”
孫禮新(右一)和朱忠華(左一)。通訊員 供圖
朱忠華嘴里的孫大哥就是高橋鎮57歲的孫禮新。他是咸安區養雞達人中最突出的一位。他形象俊朗,曾經是一名軍人,退役后在北京某電力部門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可他戀戀不忘家鄉咸安,辭職回鄉搞起了養殖。
為了讓年輕人創業少走彎路,孫禮新除了自己養雞外,還用自己多年來的創業經驗技術和越戰越勇的精神,感染帶動著本地年輕的養殖戶走上了一條高質量養雞之路。
今年來,孫禮新在大幕、高橋、雙溪、馬橋、桂花等鄉鎮聯合8家養殖戶,1個核心帶路人+8個生態養雞農人,共引進雞苗四萬多只。統一進苗,統一飼料配方,統一防疫,統一技術指導,大力發展林下生態土雞飼養,初試成功。
孫禮新和年輕養殖戶。通訊員 供圖
馬橋鎮垅口馮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細敏,接受了來自孫禮新的技術支持。她表示,從養殖場地的選擇,土雞飼料的配方,雞苗的孵化、護溫等,孫禮新老師都全程參與提供技術保障。
黃細敏說:“我們的雞都是原生態放養,全部在森林、果園里面自由活動,吃的都是五谷雜糧、玉米、豆粕、稻谷、青草和蟲子等等。”
黃細敏展示土雞飼料。通訊員 供圖
“用心養土雞,讓一口雞湯勾起兒時的味道,讓鄉愁回歸。"孫禮新說,今后將從飼料配制,雞苗孵化脫溫,到屠宰、冷鮮運輸等進行產業鏈化生產加工,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如今,孫禮新及8個養殖基地的5萬只土雞即將陸續上市。咸安區的這支“1+8”生態養雞能手隊伍,正抓住“雞遇”鉚足干勁,走在鄉村致富的康莊大道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m.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