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養圣地,久負盛名。胡俊 供圖
這里青山環抱、嘉木叢生、綠水縈繞,是久負盛名的康養圣地;
這里矮紙斜行、書聲瑯瑯、文氣氤氳,“黃氏一門七教授”遠近聞名。
萬卷詩書銷眼力,一程山水度春風。蘄春縣青石鎮黨委書記楊景濤說,邁步新時代,青石鎮將主打青山綠水牌,唱響生態農業戲,走“生態立鎮、農旅興鎮”的特色發展之路。
山明水秀:玉帶蜿蜒出蘄北
蘄河,似玉帶蜿蜒,帶著山脈綿延的余韻,滋潤著這方水土。
青石鎮位于蘄春縣中東部,大別山南麓,東與向橋鄉、黃梅縣接壤,南與劉河鎮毗鄰,西部一角與獅子鎮交界,北同張榜鎮境區相接。
依山傍水,物阜民豐。胡俊 供圖
楊景濤介紹,青石鎮地勢東北高西南低,依山傍水,是傳統的農業鄉鎮。蘄河自芭茅街村北入境,自北而南入劉河。境內河道長10.5千米,沖刷出片片沃野良田。
桐梓河、通天河、水車河……河網密布,大河小溪,縱橫交織,青石人民逐水而居,物阜民豐。
“這里秀水青山,怪石嶙峋,天然瀑布、峽谷溪流、原始森林、高山險峰遍布,森林覆蓋率達50%以上。”楊景濤說,青石,是天然氧吧和戶外愛好者的天堂。
山勢巍峨,群峰競秀。胡俊 供圖
境內云丹山海拔1244.1米,是大別山東南部第一高峰,也是蘄春縣海拔最高點,與廬山對峙,山勢巍峨,群峰競秀,素有“小廬山”之稱。
山下桐梓溫泉隆冬可浴;天然氧吧八斗一尖山,世代流傳“一尖二尖,伸手摸天”的美譽;第四紀冰川運動形成的鄭家山地質地貌造型區獨樹一幟,每逢節假日眾多游客溯溪而上,寄情山水,絡繹不絕。
桐梓山藥,享譽全國。胡俊 供圖
靈山秀水出珍饈。桐梓“蘄山藥”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具有千年種植歷史,享譽全國;鄭家山“水葡萄”米,松軟可口,香味撲鼻,在清朝光緒年間就享有皇家“貢米”之稱;周畈香芋洋芋俏銷華中地區五省七市;八斗一尖山產出的“一尖筍干”肉質肥嫩,令人回味無窮;望天畈、青石嶺、水車河千畝有機稻、再生稻享譽鄂東。
眼下,梅鋪紅心獼猴桃,楊塆、中界嶺大雅柑更是受市場熱捧。
人杰地靈:黃氏一門七教授
蘄河水潺潺流淌,古香樟靜靜佇立。她們目光投向同一個地方——青石。
“青石鎮名字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因境內多青石板鋪路架橋而得名;一說,因境內有一小山嶺叫青石嶺而得名。”楊景濤說。
明代,青石鎮境域屬崇居上鄉。民國時期,屬劉公河區。1958年,為青石公社。1961年,改稱青石區。1975年到1987年,該地行政區劃在青石區和撤區(分為青石、桐梓、向橋三地)之間來回變動。2001年,青石鎮與桐梓鄉合并為青石鎮延續至今,現轄43個行政村。
山清水秀,人杰地靈。胡俊 供圖
蘄北多古樟,地靈亦人杰。青石文化底蘊深厚,是辛亥革命先驅、國學大師黃侃的故里,黃侃墓就位于大樟樹村。
黃家大樟樹綠葉如云,濃蔭蓋野,樹冠面積50多平方米,胸徑超過3米。對家鄉的風物景致,黃侃在23歲(1909年)留學日本時仍念念不忘:
“乘筏逆蘄水而上,可百三十里,溪水清泊,平潭彌望。有水自東來會,是為白水。其右有市,是為芭茅。”“中有豫樟,繚以周垣,扶疏四布,干可十圍,與溪西一樹相直,悉是三百年物。”
黃侃故里,大樟樹村。胡俊 供圖
黃氏一門里,黃侃之后還有其侄子黃焯,是武漢大學教授,也是訓詁學家,他承繼了叔父的衣缽;黃侃的長子黃念田,原是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后轉回湖北任政協委員;次子黃念寧是原華中理工大學物理系教授,著名的原子能專家;此外還有三子黃念勤、長女黃念容和侄孫黃曾旸(黃焯之子)等,都是教授。故有“黃氏一門七教授”的說法。
楊景濤介紹,這里自古尊師重教,樟樹村黃氏一門走出教授副教授18人。據統計,青石鎮共走出副教授以上職稱者123人。
知行合一:農旅融合踏歌行
水青石出魚可數,人去山空鶴不歸。
依托豐富的山水資源,早在上世紀80年代,青石鎮就開始探索走農旅融合發展之路。經過多年的持續探索,一些潛在的矛盾和問題也開始集中顯現。
“概括說來,一是缺乏旅游市場主體和社會資本投入;二是交通不便,通向各景點的縣道和村道狹窄破敗,行車不便;三是生態紅線制約,基礎設施建設難以為繼;四是特色農產品種植規模不大、品牌效應不強、產品效益不高。”楊景濤說。
鄉村旅游,休閑度假。胡俊 供圖
精準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針對市場主體缺乏的窘境,青石鎮對接投資商,引進云丹山旅游避暑度假區和八方泉鄉村旅游度假城兩個過5億的項目,不斷發展鄉村旅游,讓“春觀花”“夏納涼”“秋采摘”“冬農趣”的美好愿景一步步變為現實。楊景濤介紹,2021年來,該鎮發展旅游產業的收入占該鎮的總收入的20%左右,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良好趨勢。
山路蜿蜒,交通通達。胡俊 供圖
針對交通不便難題,青石鎮著力優化干線網絡整體布局,依托主要交通干線,打造沿S205省道形成交通運輸軸;沿大別山紅色旅游路形成旅游復合軸;以村村通、垸垸通為主題形成鎮內交通綜合網絡的“兩軸一網絡”空間開發格局。
針對特色農產品規模不大、品牌效益不強的現狀,青石大力推進蘄艾、油茶、山藥、香芋、葡萄、大雅柑、獼猴桃等特色農產品的種植推廣。
規模種植,“水葡萄”米。胡俊 供圖
楊景濤介紹,近年來,青石新增連片山藥種植面積千余畝,促進國家地理標識“桐梓山藥”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引進謙益農場規模種植“水葡萄米”,形成鄭山生態觀光農業產業帶;
藥旅聯動打造銀杏矮化采葉園,擴建龍溪銀杏谷基地1200畝;文旅融合建設楊垸千畝大雅柑產業基地,配套產業路、蘄竹園、文化長廊、觀景臺等基礎文化設施。
一曲“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動人樂章在青石大地上奏響。
砥礪奮進,擦亮康養新名片
歷史性的抵達,意味著又一次歷史性的出發。
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楊景濤說,青石鎮黨委將緊扣全縣“一城兩區”發展定位和“五強五興”發展路徑,大力實施“生態立鎮、農旅興鎮、和諧安鎮”戰略,加快建成蘄北生態養生鎮,建設健康養生旅游目的地,努力打造中國旅游康養示范鎮。
生態立鎮,美麗宜居。胡俊 供圖
在生態立鎮方面,圍繞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構建青石“一軸一屏兩廊”的生態安全格局,打造美麗宜居的生態環境。
“一軸”,是指蘄河生態軸,是主要的II類水體功能區。重點推進蘄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建設,關閉蘄河兩岸污染源,實施沿河鎮區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保護蘄河沿線和其它流域飲水安全。
“一屏”,是指云丹山生態空間,實施保護和有序開發,重點區域禁止開發。“兩廊”,指沿主要交通干道的六大綠化廊道,即紅色旅游路和蘄太公路綠化廊道,是連接主要生態空間的走廊。
農旅興鎮,客似云來。胡俊 供圖
在農旅興鎮方面,深度挖掘青石山水資源,重點加快八方泉國際養生城、八方泉健康未來城、桐梓溫泉養生休閑旅游度假區、溫泉康養小鎮、木石河風景區、云丹山避暑養生旅游區、黃侃故居文化旅游景區等八大景區建設,打造“養生青石、戶外天堂”旅游名片。
未來,青石謀劃建設青石鎮游客集散中心和一批游客接待中心,設立智慧旅游平臺,開展景區創建,建設一批精品景區、特色線路、旅游名鎮、旅游名村,形成農業觀光旅游、醫療養老養生旅游、文化體育健身休閑旅游、鄉村生態旅游、戶外探險旅游“五位一體”旅游板塊。力爭創4A景區1個,3A景區3個。
安居樂業,和諧安鎮。胡俊 供圖
在和諧安鎮方面,增強社區服務功能,完善政府公共服務、社會平臺服務、社區自助服務“三位一體”的服務體系,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繼續做好脫貧人口的監測跟蹤工作,突出產業幫帶、就業增收重點,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加大就業、務工信息推介。傾力解決因學、因病、因意外返貧風險群體困難,繼續加大社會救助力度,做到應保盡保。
“如今的青石鎮,農旅產業欣欣向榮,‘山水青石、國學之鄉、康養圣地’名片正越擦越亮。”楊景濤自信滿滿道。
策劃:胡安元、楊振武
執行:余立鵬、陳鈺、呂雷、胡俊、梅文潤
采寫:王焱堯、阮瓊
視頻:金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m.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