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是全國文明城市的“升級版”。今年,我市重點培育打造“六個十堰”工作品牌,系統提升城市“顏值”“氣質”,實現了環境美、人文美、風尚美、秩序美、生活美。
7月7日至9日,2022年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暨“六個十堰”品牌創建工作拉練活動走進10個縣(市、區),對40個項目現場檢閱會審。移步皆驚喜,舉目滿眼新。各地結合實際、突出特色,依托資源、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亮點和出彩點。■文/記者 閔波 實習生 楊嵐嵐 陳喆 圖/記者 張建波
“文明實踐·理響十堰”
信仰如磐與黨同心
“王義富理論工作室”是竹山縣理論宣講品牌。“歌王”王義富發揮歌唱特長,用歌聲宣講黨的理論政策,被百姓稱為“深山百靈”。
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中觀社區打造“中觀紅”惠民文化館,將新華書店、“學習強國”等資源整合進館內,今年已開展各類宣講30多場,服務群眾2000余人次。
張灣區陽光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之家擁有5支特色志愿服務隊,其中文化宣傳志愿隊編排的《踏歌起舞的中國》和《我和我的祖國》等節目,多次受邀參加市、區文藝匯演。
我市各地將文明實踐與基層工作、為民服務、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相結合,發動“鄉賢”“百姓名嘴”、志愿者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社區小區,用方言土語、“大喇叭”等開展“微宣講”,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讓信仰堅定成為全城全民的第一文明素養,讓忠誠成為政治生態的最鮮明底色。
“好人之城·德行十堰”
崇德向善滿城好人
丹江口市好人廣場占地6500多平方米,廣場內矗立著一批好人事跡宣傳牌、向楷模獻禮溫馨提示牌、公益廣告。近年來,該市先后創建好人廣場、好人主題公園、好人長廊、好人街巷、好人榜等630多處。
鄖陽區建設鄖陽好人公園,采用燈光秀的形式,在“身邊好人”“善德成禮”“在愛里穿行”三大版塊展示30位模范人物先進事跡,激勵引導人們爭做崇高道德的踐行者。
張灣區荊楚楷模主題文化長廊集宣教、休閑、網紅打卡等功能于一體,主題為宣傳英雄、學習英雄、致敬英雄,整體呈時光隧道造型。7塊高清戶外屏循環滾動播放、展示最美奮斗者、時代楷模等內容。
國有德而興,人有德而立。一個好人就是一面旗幟,一群好人足以影響一座城市。我市常態化選樹宣傳“十堰好人·楷模”“新時代好少年”,培育推薦更多“中國好人”“湖北好人”“十堰好人庫”,形成了“一城山水滿城好人”品牌,學好人、做好人、敬好人在我市各地蔚然成風。
“志愿之城·大愛十堰”
志愿服務溫暖人心
7月7日下午,鄖西縣羊尾鎮“老船工”志愿服務隊隊長傅昌波,與隊員們在漢江邊開展垃圾清理工作。這些志愿者都是老船工或老船工的后代,他們經常開展溺水救助、江面清漂等志愿服務活動。
丹江口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投資近5億元,是該市文體項目最大的單筆投入。該市成立各類志愿服務隊伍786支,注冊志愿者5.9萬余人,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
點單、派單、接單……在茅箭區龔家灣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枚枚“時間幣”正被儲存進“時間銀行”。龔家灣社區建立“時間銀行”互助式養老服務,實現低齡志愿者存儲時間、高齡老人收獲服務,不斷提高居民幸福指數。
志愿服務是深化城市文明色彩的調和劑。我市推進志愿之城建設,建成10個實踐中心、131個實踐所、1942個實踐站,成立志愿服務聯合會,組建志愿服務組織近4000個,注冊志愿者73.6萬人。推廣“點單、派單、接單、評單”模式,構建15分鐘服務圈。目前,“志愿紅”已成為我市街頭巷尾一道流動的風景線。
“文明會客·典亮十堰”
特色品牌和美而生
武當山特區元和觀村以精神文明建設為抓手,發展康養民宿產業,打通“美麗資源”向“美麗經濟”轉化的通道,村民收入大幅增加,村居環境煥然一新,村民文明素養顯著提高。元和觀村成為武當山特區開啟全域旅游的新名片。
鄖陽區中華水園·同心廣場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與紅色黨建、生態文明、愛國主義等文化與理念深度嫁接,形成了集思想教育、文化傳承、黨建科普、活動開展、休閑健身等于一體的黨建主題教育平臺。這里年接待游客100萬人次,開展各類活動2000場次。
茅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四史”主題教育影院年播放紅色主題電影60多部,排次超3000場次、觀看人數超5萬人。影院設有“電影海報展”,用電影語言展現百年黨史。發起“聲臨其境”紅色配音志愿項目,讓青少年在角色扮演中傳承紅色基因。
圍繞“爭當十個典范”目標,我市打造城市生態文明會客廳,挖掘培育推介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創建工作品牌,精致呈現了十堰創建特色。
“十星創建·新風十堰”
成風化人潤物無聲
房縣人情新風宣教館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家人情新風宣教館。該館年接待各類參觀學習200余場、4萬余人次。
鄖陽區楊溪鋪鎮青龍泉社區,是湖北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社區將“十星級文明戶”評選與“易遷精神”融合,萬名易遷群眾在新社區重新找回“鄉里鄉親熟識感”、城鎮生活歸屬感。
坐落于花果街道放馬坪巷的張灣區孝德文化館,依托竹壺幽居公園而建,展示了先賢孝德思想、當代孝德典范、放馬坪身邊孝德故事等,是全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設的重要陣地。
我市不斷擦亮“十星級文明戶”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品牌,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新風,助力鄉村振興和社會治理。“十星+”創建“家規家訓進萬家”“人情新風”等一批文明之花競相綻放,縣域文明指數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文明交通·暢行十堰”
綜合治理綠色出行
今年以來,我市從基礎設施、交通組織、交通治理、安全宣教等方面大力推進“文明交通·暢行十堰”綜合治理工作,城市道路更通暢,群眾出行更便捷。
濱河南路東段建成通行,北京路鄖陽中學停車場投入試運營,東山路、黃花巷微循環道路改造規劃方案審查完成,高新大道規劃方案審議通過,朝陽南路改線、東風高級中學片區道路調整等5個方案正在研究規劃。
首次在高考期間實行單雙號限行,對共享單車企業首開罰單,組織酒駕夜查行動,常態化對不文明交通行為進行媒體曝光和“敲門行動”。
一個個停車場投入使用,一座座過街天橋建成啟用,一條條“斷頭路”打通通行,一批批道路建設項目如火如荼推進。今后,市民出行環境將會更優,城市框架更加伸展,城市品位和綜合服務功能將進一步提升。
文明創建永無止境。“六個十堰”品牌建設,為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鋪筑了文明底色、凝聚了強大精神力量。
十堰全力打造“一公里志愿服務圈”,把十堰建設成為志愿之城。(資料圖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m.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