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劉俊
清廉,于己,乃立身處世之本;于家,乃家風純正之始;于國,乃興國安邦之源;于醫者,乃精誠濟世之魂。在市太和醫院,“清廉”之風無處不在,“清廉”之事有口皆碑。這些故事發生在臨床一線無私關愛中,在醫生與患者的生死相托中,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動實踐中……它們化作涓涓細流關愛患者,傳遞著溫暖與真情。
新生
1998年寒冬的一天深夜,市太和醫院急診科迎來一位特殊的患者——一名途經十堰的彝族孕婦突發臨產狀況。產婦名叫阿能莫妞架,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事發時,她正同家人一起乘坐火車返鄉。
太和醫院急診科醫生接診后立即展開急救工作,卻發現產婦一家人都不會講漢語,交流困難,加之事發突然,并未準備產婦生產和新生兒用品。眼看臨產在即,該科室夜班醫護人員以產婦和新生兒的生命安全為重,迅速行動:有的溝通產科手術科室,有的調出為急診和貧困患者準備的衣物……有條不紊的急救工作為新生兒平安降生贏得了寶貴時間。
得知產婦一家人已近一天沒有吃飯時,醫護人員再次忙碌起來:有的拿來自己的睡衣給產婦穿,有的將自己的晚飯熱給他們吃,還有的忙著騰出空病房給產婦的家人提供休息之處……
一次特殊的際遇,傳遞出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濃濃情意;一場辛苦的付出,彰顯了太和醫院急診人醫者仁心的精神風貌。
重生
“是你們不放棄、不拋棄,讓我的愛人能夠更好地活著,太感謝你們了。”市太和醫院產科護士長至今記得,病人楊小梅出院那天,她的丈夫握著管床醫生的手激動地說。
楊小梅是陜西安康人,家境貧寒。1999年,24歲的她被診斷出患有卵巢惡性腫瘤,被送來就醫時,已經神志不清,身活無法自理。為了賺錢給妻子看病,楊小梅的丈夫把她送進病房后,就匆忙趕回工地上班了。
面對如此情況,該科醫護人員沒有置之不理,而是專門制定輪護表,輪流照護楊小梅。從洗臉刷牙到買飯打水,從倒水喝藥到洗碗洗筷,從幫助換洗衣服到護理患者大小便……細致入微的照料讓楊小梅的丈夫深受感動。
為幫助楊小梅一家解決醫療費困難,該科室醫護人員還發起網絡募捐,自發為楊小梅捐款,幫助她及時手術,從病魔手中奪回生命。
救死扶傷是醫者本能。在太和醫院,“楊小梅們”因愛重生的故事還在發生。
慶生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太和人白衣執甲,逆行出征,守衛人民群眾健康,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因病在市太和醫院呼吸重癥科住院的嚴阿姨,是經歷者也是受益者。
疫情發生時,嚴阿姨已在該科室治療月余。眼看自己六十大壽快到了,家人卻因疫情防控無法陪伴左右,嚴阿姨整日郁郁寡歡。細心的醫護人員知道嚴阿姨的苦惱后,悄悄商量著給她辦一場生日派對。
嚴阿姨生日當天,該科室主任帶領醫護人員為她送上生日蛋糕,還特地叮囑食堂燉了美味的雞湯,給她送去溫暖和關愛。在大家的祝福中,嚴阿姨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市太和醫院,患者因無私而感動,清廉之風因精誠而不衰。
清廉作筆書壯志,丹心為民譜新篇。高揚清廉大旗,十堰太和人將一步一個腳印,將責任扛肩上、把溫暖灑心上,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落到實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m.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