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8日起,城區希望橋路段和玉泉校區路段啟動限時單行,違反限時單行規定者,將被處以100元罰款、記3分的處罰。
然而,“限行令”實行以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有人表示比之前更堵了,有人吐槽公交站點取消后出行極不方便,有人詬病“頭被繞暈了”“不敢走不會走了”……
客觀地說,導致該路段擁堵的原因,既有道路狹窄的先天不足,也有車輛違停、隨意掉頭和行人隨意穿行等人為因素。還有一點,就是限行時間過長、限行后繞行路線曲折,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劇了擁堵。
由此看來,治理交通擁堵,不能一“限”了之。
其實,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永遠都處在此消彼長的變量中,對于這個變量的宏觀規劃和微觀把握,考驗著城市公共管理的智慧。“限”是需要的,但治堵不能指望光念“限”字訣。尤其是在擁堵已經成為城市交通“頑疾”的 當下,以限治堵的作用其實相當有限。
治理交通擁堵,必須綜合施策。應從加強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違停打擊力度、打造立體化交通方式、改善公共交通環境等方面,打出組合拳,從根本上解決擁堵問題。
治理交通擁堵,應該以人為本。出行是每個人的“剛需”,應該以人為本,從切實為民的角度出發,科學治堵、依法治堵、文明治堵,打好治理擁堵的攻堅戰。
治理交通擁堵,需要全民參與。人是交通的直接參與者。應加大宣傳力度,動員廣大市民依法出行、文明出行,切實提高交通效率。(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