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理破產案件 11 件,清理債務約30億元,盤活資產約10億元, 釋放土地房屋面積約28萬平方米,幫助3家企業重整盤活……
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背后,是嘉魚縣人民法院推行企業破產府院聯動機制,積極創建全省深化企業破產府院聯動先行區的生動實踐。
嘉魚縣人民法院院長張楚軍說,企業破產處置事關經濟發展、營商環境和社會穩定。有效處置“僵尸企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一招,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務實之策。
盤活“負資產”
——雜草叢生地再現機器轟鳴
廠房寬敞明亮,生產線一片繁忙;產品展覽區品類豐富,參觀者絡繹不絕……7月8日,記者走進嘉魚縣經濟開發區,看到武昌首義學院環保健康產業園里,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該項目由武漢軍威文化傳播集團投資建設運營。項目總投資 10 億元,占地216畝,分兩期建設。項目全部建成后年產值可達 30 億元,實現年稅收 9000 萬元。
目前,園區一期已入駐軍威氣膜、華創納米銀、瑪賽托恩新風、康品醫療和華艾生物5家企業。
一年前,這里還是雜草叢生、一片荒蕪。
當時,這里是“僵尸企業”湖北中馬動力制造有限公司所在地。2015 年 2 月,企業因經營不善,資不抵債,向縣法院申請了破產清算。
“共確認債權9721萬元,職工債權188人,金額235萬元,普通債權83人,金額6281萬元。”縣法院承辦這起案子的法官徐宏彪回憶,中馬動力是嘉魚縣第一家招商引資破產企業,面臨債權人多、債權金額大、糾紛多等問題。
徐宏彪邊和同伴做好協商解釋等工作,邊著手進行破產財產委托拍賣,但兩次均流拍。此后,由于民營企業普遍生存艱難等原因,一直無人愿意出資購買,中馬動力破產清算案被迫按下“暫停鍵”。
在沒有先例的情況下,為盡快盤活“負資產”,縣法院探索府院聯動機制:與縣委、縣政府、開發區相關負責人溝通,請縣委、縣政府、開發區在招商引資時多做推薦,并在優惠政策方面給予一定傾斜。
多方努力下,2020年5月9日,嘉魚縣以 5000 萬元出售中馬動力資產,并成功招引武漢金寶實業有限公司入駐,投資 10 億元建成武昌首義學院環保健康產業園。
“職工債權受償率100%,優先債權受償率100%,普通債權受償率為30.56%左右。”徐宏彪介紹,這次成功的府院聯動,既公平保護相關利益方的合法權益,維護了社會穩定,又有效化解了執行積案,盤活了資產,優化了產業結構。
修復企業信用
——停擺多年的樓盤熱鬧起來
“破產案件處理中,府院聯動領導小組既當‘管家’,又做‘店小二’,出實招為破產企業提供服務。”張楚軍介紹。
具體來說,就是對長期停產停業且沒有挽救價值的企業,通過破產程序,及時把土地、廠房等資源釋放出來,騰籠換鳥;對有拯救價值的企業,幫企業引薦投資、修復信用,助力資產盤活。
嘉魚縣泰豐國際城樓盤的“起死回生”,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
今年端午節,泰豐國際城居民任成拿著不動產權證,臉上寫滿喜悅。原來,2017 年任成搬入新家時,一直有個心結:不動產權證始終無著落。如今,任成和其他居民擔心的問題迎刃而解。
投資方湖北泰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熊大鳴滿面笑容:“多虧縣法院的幫助,債務危機解除,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2013年,四川某公司出資成立湖北泰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開發泰豐國際城樓盤。2014年下半年,該公司無法償還銀行貸款,最終資不抵債。
資金鏈斷裂,導致泰豐國際城樓盤停擺,民工、業主各方投訴。2018年5月,湖北泰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向縣法院申請破產重整,總計確認債權41359萬元。
當時,施工方、購房業主、享有優先權的債權人大部分不同意重整,希望直接清算資產,重整計劃一度擱淺。
“這是縣政府招商引資重點項目,破產清算不僅有損企業職工、債權人及購房人的利益,也會降低投資者信心,影響全縣營商環境。”作為案件承辦法官,徐宏彪認為應推進破產重整計劃。
為說服反對者,徐宏彪和同事先后三次前往四川溝通;為推動土地和房產解封,在法律尚無明確規定的情況下,他們積極爭取審委會、市中院及省高院同意;為推動企業重整方案實施,縣企業破產府院聯動領導小組協調相關部門退還土地出讓金2700萬元。
一個個難題被妥善解決,企業重整方案順利推進,沉寂多年的樓盤又忙碌起來。
2019年初,停工多年的4號、5號樓開始施工。目前,4號、5號樓房屋售賣情況良好,6 號到9號樓的修筑也提上日程。
助“僵尸企業”有序退出
——長江邊最后一塊“傷疤”修復
在陸溪鎮湖北方圓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原址,入眼是一大片綠色草坪,郁郁蔥蔥,草坪上一排排苗木整齊劃一,在長江岸線上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5月底,方圓船舶廠區復綠工作全部完成,現在已經轉入后期維護階段。”陸溪鎮黨委書記周素勤介紹,這是該縣長江岸線復綠工作中修復的最后一塊“傷疤”,標志著嘉魚109.6公里長江岸線補植復綠工作全部完成。
長江邊最后一塊“傷疤”的修復,也得益于嘉魚企業破產府院聯動機制的深入推進。
方圓船舶于2010年與武船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成立武船重工方圓造船基地,經營過程中因資金鏈斷裂,從2016年開始停產,成為“僵尸企業”,先后被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嘉魚支行等10多家單位起訴。
此外,該企業地處長江流域白鰭豚保護區,中央環保督查組多次到場督辦,要求在2020年2月15日必須拆除。國家環保政策要求拆除廠房的要求,使企業雪上加霜,內外交困。
2019年11月,縣法院受理方圓船舶破產清算申請。時間緊,任務重,縣法院承辦法官余躍回憶,2020年年初,他和同事及相關人員克服疫情困難,先后幾次前往溫嶺市、三亞市調查取證。
為解決企業的職工安置、債務清償、信訪維穩、信用修復等一系列衍生問題,縣企業破產府院聯動領導小組集合多家單位力量并明確任務,設立200萬元破產專項基金,開辟綠色通道。
在企業破產府院聯動領導小組的指揮協調努力之下,在余躍等法官的日夜加班下,方圓船舶面臨的難題得到一一解決。
由縣財政出資、縣城投公司以3608萬元收購了方圓船舶資產。公司廠房按期拆除,職工工資、經濟補償金、抵押債權及一般債權已經按破產分配方案基本分配完畢。
縣營商辦相關負責人說,方圓船舶破產清算案件,在府院聯動機制的護航下,既完成了中央環保督查要求,保護了長江生態,又解決了企業破產帶來的各方面矛盾,優化了營商環境,維護了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