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向東寧 李皓)6月4日,筆者獲悉,在咸寧市政務服務中心公布的市直單位窗口月度評比結果中,咸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政務服務窗口穩居前三,群眾滿意度測評100%。一年來,該局收到辦事群眾贈送的錦旗5面、感謝信74封。
錦旗和感謝信,是對該局優化營商環境、優化政務服務開展的系列行動的高度認可。
聚焦重大項目,著力解決突出問題
圖為重大項目建設現場。(通訊員供圖)
項目為王。該局聚焦咸寧市重大項目建設,在服務項目建設上提出“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能最高、投資環境最優、企業獲得感最強”的工作目標。
用地,往往是項目落地的第一步。
“咸寧市啟動了國土空間規劃年度項目庫建設,對省、市發展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全部納入空間規劃,嚴禁未入庫項目報批用地。”咸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經過與發改、經信、交通、水利和湖泊、文旅等職能部門的協作,該市“十四五”重點項目分年度納入了項目庫,從源頭解決了項目謀劃與報批“兩張皮”的問題。
報批環節,去繁就簡。
過去,建設用地報批由5個科室聯合審查。2020年,該局明確由1個科室牽頭負責,辦結時限縮短50%以上。
用地審查,“容缺受理”。
取消了建設項目壓占土地整治項目區、城市分批次建設用地用途及供地方式等審查事項,允許被征地農民社保審核意見、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壓占生態保護紅線意見等要件在正式報批前補齊。
現在,縣(市、區)用地報批組卷30個工作日內可辦結,市級審查3個工作日內可辦結。
工業用地,“標準”出讓。
2020年7月27日,《咸寧市新增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實施方案》出臺。12月,落戶咸寧高新區的峻基汽車項目成為我市首家“標準地”工業地塊競得者。
所謂“標準地”,指在至少完成區域規劃環評、水土保持、礦產壓覆、地質災害危險性、洪水影響五項區域性統一評價的基礎上,至少明確了固定資產投資強度、畝均稅收、建筑容積率三項控制性指標而出讓使用權的國有建設用地。企業通過招拍掛取得“標準地”后,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標準地”投資建設合同》《“標準地”企業信用承諾書》即可開工建設。
每一塊“標準地”,對使用者意味著簡便、規范,對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則意味著前期投入的大量專業評價。
云上看地,網上交易。
打開“咸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微信公眾號,有一款“云供地”小程序。其中收錄了中心城區93宗地塊,涵蓋工業用地、商住用地和教育用地。點擊三維展示,可以直觀快速地了解地塊的坐落、區位優勢、技術指標等信息,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云上讀地、網上交易、線上簽約”。
一個小程序,推動了從“項目等地”到“地等項目”的轉變。
為減輕企業負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還出臺了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的10條措施。其中包括,允許延期或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將土地競買保證金下調10%,對優先發展產業工業用地按70%確定出讓底價等。僅今年1-4月份,就為企業降低用地成本2382萬元,支持企業緩交土地出讓金794萬元。
亞細亞陶瓷計劃在通城縣擴大產能,但受高嶺土等原材料供應的制約,幾年來一直未能如愿;金盛蘭冶金因生產所需的礦石需從外地運進來,成本偏高,影響到企業正常生產......
了解情況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光前往通城、嘉魚等地調查了解高嶺土礦資源、冶金用輔料開發利用等情況,提出要思想破冰、拓寬思路,全力做好礦產資源要素保障服務。目前,通山一盤丘硅石礦、崇陽大源硅石礦、通城麥市高嶺土礦勘查工作已全面啟動,冶金、陶瓷、玻璃、建筑等市內重點項目建設急需的高鈣礦、石英砂礦、高嶺土礦等礦產資源保障路徑已初步確定。
服務發展大局,推進審批制度改革
圖為咸寧市“交地即發證”首發頒證儀式。(通訊員供圖)
咸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持續深化推進“放管服”改革,在深化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方面精準發力,解決企業辦事的“堵點”“痛點”“難點”。
2021年,多項改革措施密集出臺。
3月1日,啟動工程建設項目“多證合一、多驗合一”審批改革。整合用地預審和規劃選址、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和用地批準環節,合并非宅基地建房用地批準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土地核驗和規劃條件核實環節,推進8個許可、驗收事項減少至4個。3月至今,已有中央城D區、香緹郡等30多個項目按“多驗合一”的要求一次性完成了土地核驗和規劃條件核實工作。
同一天,公布《咸寧市建設工程許可承諾制審批管理辦法》,按“誰申請、誰負責,誰出圖、誰負責”的原則,壓實項目建設、設計單位責任,對政府投資、疫后重振、民生服務等11類項目,依項目建設單位申請先發證后審核,實現規劃許可由證前審查把關向證后抽查復核轉變,助力項目合法快速啟動。
目前,市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項目、市醫療應急物資儲備庫項目、聯投梓山郡一期幼兒園等10個符合要求的項目按“先證后審”的要求領取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每個項目縮短辦結時間5-10天左右。
3月,該局還發布了第一批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豁免項目清單,在滿足消防、安全等規范要求的前提下,對10類建設工程、6類建(構)筑物、6類市政公用設施免于辦理工程規劃許可和竣工驗收規劃條件核實手續,允許符合產權登記條件的建設工程項目直接辦理不動產產權登記。
自此,包括中心城區既有住宅增設電梯、住宅小區利用公坪隙地建設公共停車位等建設項目,將不再需要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該局行政審批科工作人員介紹,“我市發布的首批豁免清單上的22個項目,大部分和百姓生活密切相關。以往審批程序繁瑣,耗時耗力。權力下放后,群眾就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4月7日,該局在咸寧高新區政務服務大廳為武漢華揚天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志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業同步發放《交地確認書》《土地出讓合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不動產權證書》。華揚動保綜合產業園項目負責人王磊滿面笑容地說:“印象中,這些手續辦理是很繁瑣的,沒想到在咸寧僅一天就完成了!”
“兩書兩證”同步核發,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權籍調查、繳稅、交地、發證等工作,是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實現部門聯動、信息共享、流程優化的成果之一。
方便群眾辦事,創新窗口服務模式
圖為情系萬家不動產登記服務進社區。(通訊員供圖)
4月30日,8名市民在領取新房鑰匙的同時領取了《不動產登記證》,標志著我市不動產登記進入了“交房即發證”時代。
業主蘇女士說:“買新房的時候,擔心房產證辦理需要很長時間,現在一交房就能領到《不動產登記證》,感覺特別踏實。”
近年來,咸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牢固樹立“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群眾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該局審批和政務服務事項全部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
辦事窗口實現“一窗受理、并行辦理”,整合不動產登記、交易、辦稅業務流程,將申請、受理、審核、登薄、領證整合為申請受理、繳費領證2個環節,依托咸寧政務數據共享平臺,為不動產交易、繳稅、登記提供“一次叫號、一套資料、一窗受理”的一站式便民服務。
為縮短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限,該局建成市級“不動產登記網上辦事大廳”,打通與住建、稅務等12部門數據互聯共享渠道,實現婚姻證明、營業執照、網簽備案、稅票等信息共享,運用人臉識別、手機驗證、身份證認證等多種技術手段進行身份核實,開發在線房查、繳稅、繳費功能。
目前,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點已延伸到縣(市、區)68家金融機構和住房公積金中心、擔保集團等場所,可以在10分鐘內出具電子抵押證明,市本級(含咸安區)實現一般登記業務1個工作日辦結、抵押登記業務當日辦結、部分業務即時辦結。截至2021年4月底,已為園區企業辦理抵押登記30筆,融資4.4253億元。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還組建了由7名班子成員牽頭的工作專班,上門為省、市重點項目和重大基礎設施、民生服務類項目做好全流程跟蹤服務,提前介入項目選址、用地供給、規劃設計、規劃許可、竣工驗收、產權登記等環節,指導項目建設單位好申報事項材料組卷和技術審查服務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為94個省、市重點項目上門服務1286人次,解決規劃設計、用地供給等方面問題43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