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日,記者來到咸安大幕鄉,近千畝的“西山”茶園,如一塊巨大的翡翠鋪陳在藍天下,茶園中多條壟埂連綿起伏,幾名采茶工人正在俯身工作。
順著茶園旁的道路走十分鐘,就來到了西山下村。村子四周被茶園、林木、河流、高山所包圍著,村內樹木青翠,灰墻黛瓦,新舊建筑坐落有致,如一幅隱蔽、靜謐的“山水畫”。
“西山下村的茶葉品質很好,如國家級良種中茶108、儲葉齊、紫娟等,銷往全國。”西山下村支部書記胡柏紅介紹。
每年三四月是村里最美好的時節,村里茶香四溢,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然而,因幾年前村里沒有其它產業,也沒有茶葉基地。除了老人留守在家,大部分年輕人外出打工,村里空心化嚴重,好茶葉有時候只能爛在田間地頭。
如何讓西山下村擁有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沉寂的小山村煥發活力?
2015年,大幕鄉政府和區農業局共同牽頭建設了大幕鄉西山下標準化茶園基地,基地總投資1500多萬元,充分利用和整合本地資源,已建設茶園1000畝。又在去年建成茶葉加工車間,解決了當地茶葉只能去附近鄉鎮存放制作的窘境。
與此同時,光伏發電站、電子商務中心等相繼建成,村集體經濟從2015年的10萬元增長到了去年的24萬元。這個昔日的省級貧困村,正逐漸向“藝術村”邁進。
如何在“山水畫”上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幕鄉政府明確了更清晰的路徑——結合西山下村靜謐的氣質,植入田園居住、文創藝術,觀光體驗等業態,打造一種自然清新的慢生活。
2019年,大幕鄉分別與湖北大學藝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等15所高校簽訂“湖北高校藝術寫生創作基地”戰略合作協議,承接藝術生寫生培訓相關服務,合作院校將組織師生及藝術家來大幕開展寫生創作活動。
一年多過去,藝術創作基地進展如何?
記者在現場看到,新建的餐飲服務中心已投入使用,曾經的泥巴路已變成干凈的青石板路,連接起一個個院落,門口的花壇里綠意盎然,鮮花點綴,為青灰色的道路主色調增添了幾分古韻。
同時,創作基地與25戶農戶達成租房意向,并確定第一批13戶農戶房屋進行裝修設計成為民宿,民宿內水電氣網和各種現代化設施已全部配套完成,創作者或游客可立即拎包入住。
村民孔俊剛的老房子經過改造,在保留原有結構基礎上,增添了現代設施,看起來古樸又時尚,現已成為一家可提供12人入住的民宿。
“一家人常年在外面打工,房子空著也是空著,政府還幫我們翻修,何樂而不為呢?”正在深圳打工的孔俊剛在電話里高興地說。村委會負責民宿協調工作的周靜靜說:“村民們從曾經的猶豫不決,到現在主動提出來要把自己家出租當民宿,大家越來越配合我們的工作了!”
現在,西山下村的每一個尋常日子都充滿了文藝氣息:人們種菜、采茶、作畫,還當上了“房東”。
青山依舊,黛瓦如故,有了藝術的點染,西山下村煥發出新生機,為鄉村振興開拓出了一條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