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日,記者來到赤壁市趙李橋鎮羊樓洞社區,只見赤壁市小酒窩志愿服務隊20多名志愿者在會長李娟的帶領下,提著大米,食油等慰問品,開展“送溫暖,關愛孤寡老人”的愛心志愿服務活動。
“她就是我們的親閨女!”提起李娟,社區里的老人們都贊不絕口。
疫情之下,收獲責任與驕傲
“您好,請您先測量一下體溫。”每當有居民走進小區時,李娟總是對居民微笑細語,而此時,口罩兩側就會隱隱露出兩個小酒窩。這兩個小酒窩,已成為李娟身上獨特的記號。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打響,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李娟就是其中之一。看到社區管控范圍大、人員成分復雜、執勤力量單薄,李娟毅然向赤壁市志愿者協會申請,火速成立小酒窩志愿服務隊。
成立之初,李娟就為“小酒窩”明確了志愿服務的宗旨: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面對疫情不退縮,哪里需要往哪去。
為此,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對小區居民進行登記、排查、量體溫,為小區進行消殺,為特殊人員分發物資等,就構成了志愿者們日常例行的工作。社區工作人員對志愿者豎起大拇指說:“多虧了這些志愿者,幫我們完成了很多難以完成的任務。”
服務隊成立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進來,各種專業技能的人員也有了。居民家里的水管壞了需要維修,找李娟;居民需要尋醫問藥,找李娟……李娟的手機號碼,成為了市民的熱線電話。
疫情防控的時間比較長,不知不覺間,理發成了一些居民的大難題。可是,居民只能宅家,不能出小區,怎么辦呢?當然還是找李娟。
李娟在小酒窩志愿服務群里發布了消息,建立起理發小組,讓志愿者“臨時上崗”,解決居民的“頭”等大事。十幾天里,就為40個小區義務理發3000多人。
關愛老人,收獲成長與喜悅
玄素洞村,在赤壁市陸水湖街道西南角山區。進村的路,雖蜿蜒曲折,但寬整的瀝青路面锃亮,黃白相間的標線清晰,沿途風景秀美。
路邊一棟土屋門前,92歲的孤寡老人盧秋生倚著門,翹首盼望。再往前拐幾個彎,是鄧樹林家,他是被醫院“退回”的癌癥患者,老伴中風臥床6年。
孤寡老人盧秋生,患癌的鄧樹林,他們都在期盼李娟的到來。
“是你吧?是你啊。”盧秋生老人盼到了來人。李娟帶著服務隊志愿者捐贈的米油,輕車熟路,在盧秋生老人家的屋場前停下。見到李娟,盧秋生老人把她的手緊緊握著,既高興又內疚地說:“壽長了,害你們哦。”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您就是我們志愿大家庭的寶呢,別人家求都求不來。您只管吃好穿暖放寬心,別的我們替您操心著。”見老人心緒焦慮,李娟捏了捏老人的棉衣寬慰道。
很快,鄧樹林也迎來了李娟的到來。鄧樹林趕緊蹲下身,給她分蜜桔吃。
去年11月,正值花果山桔子成熟,但連續的陰雨,導致桔子采摘銷售難。李娟帶著志愿者在幫助花果山一農戶采摘銷售桔子時,了解到同在花果山種有5000斤蜜桔的鄧樹林家庭情況,便一同為鄧樹林采摘并銷售完桔子。
自此,李娟心里又多了一對牽掛的人。每隔一段時間,她都要一起來看看問問鄧樹林和他的老伴缺什么,少什么,幫他們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困難。
服務社區,收獲贊許與幸福
“小酒窩”關心的不僅僅是盧秋生老人、鄧樹林這些特殊的困難群體,2020年7月底,李娟帶領著小酒窩志愿服務隊在赤壁市龔家灣小區設立“幸福家園”服務站,這個“三無小區”環境衛生有人整治了,鄰里糾紛有人調解了,孤寡老人有人幫扶了,留守兒童也有人管了。
“這幾天下雨,下水道全堵了,污水都流了一街”,龔家灣小區的居民吳志剛說,沒想到,李娟他們馬上就來了。針對居民反映的問題,李娟將“幸福家園”服務站志愿者分成衛生組、理發組、兒童閱覽組、疏通下水道組,熱火朝天地行動起來。
“小區是我們自己的家園,志愿者主動來帶頭治理,我們更應當盡自己的一份力。”社區居民馬雷看見李娟在清理又臭又多的垃圾,便主動加入進來拖運垃圾。
李娟介紹,服務站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幸福家園”管理制度體系,通過“每日值、常記錄,勤隨訪、隨手做、實時報”,與居民共商共議“幸福家園”事。
“現在,居民只要遇到麻煩事,隨時都可以找到‘幸福家園’解決問題”,和尚嶺社區主任熊國富介紹說,自從小酒窩志愿服務隊入駐龔家灣以來,到處亂跑的狗、隨意拉起的曬衣繩、小區路口亂丟的生活垃圾……不文明行為幾乎沒有了。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李娟就是這樣的人,她主動擔當、一絲不茍、沒有畏懼、沒有退縮,奉獻在志愿公益的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