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暖陽下,十六潭公園東入口處碧水似鏡,綠草如茵,游人沿著健康步道散步鍛煉。 余杰 攝(影像咸寧)
地處城區腹地的十六潭公園,被稱為城市的“綠心”,是市民休閑游玩的好去處。
近日,不少細心市民發現,十六潭公園又“長大了”。緊鄰玉泉街的公園四期,已成為市民休閑的新去處。
市民感嘆:昔日荒地變身公園
2月3日,立春,陽光燦爛。在剛剛建設完工的十六潭公園東入口處,似乎已經嗅到春天的氣息。
新鋪的草坪如巨大的綠毯,與蜿蜒的紅色健身步道相映成趣。不少市民帶著孩子在草坪上曬太陽、嬉戲,還有三三兩兩散步、登山的人。路旁一株紅梅初綻,引得路人拍照留影。
“這里原來是一片荒地,現在變成了公園,這是政府為老百姓辦的好事!”家住御龍花園的徐福瓊對家門口的變化感到欣喜。
帶著孩子在公園散步的毛女士說:“以前我們經常在城鐵橋下玩,空間小也不安全。新建的十六潭公園東入口做成了草坪,平整、干凈,特別適合老人和孩子活動?!?/p>
“這個公園很美,以前我經常到那邊去散步,現在這邊建好了,離家更近?!睆那G州來咸的吳紅燕說,十六潭公園的山水景觀體現了咸寧的園林美。
建設初衷:優化完善公園功能
“東入口的建設完工,標志著十六潭公園項目全部建成?!笔凶〗ň猪椖拷ㄔO管理局副局長陳鵬介紹,十六潭公園項目從2011年開始規劃建設,共分為四期。東入口公園景觀建設是該項目的四期工程。
“十六潭公園地處市中心腹地,緊鄰城鐵南站,是咸寧的門面擔當。市領導提出要把這打造成園林建設的標桿工程。”陳鵬介紹,建設四期以前,公園僅有一個位于銀桂路的主入口,不方便市民進出,每到周末、節假日容易出現交通擁堵、違?,F象。
考慮到城市發展和市民需求,2019年底,玉泉街建成通車后,在不改變總規化的前提下,我市對四期東入口公園景觀建設進行了規劃優化。相關部門、專家針對方案反復修編,小到某一處種什么樹,都進行了詳細討論,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建設方案:
新增一處入口,為公園擴容連通園區綠道,增加公園的連通性與景觀性,滿足市民需求與功能設施,緩解玉泉街及十六潭周邊上、下班高峰時段道路擁堵情況。
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綠道、登山步道、東入口景觀、玉泉街道路斜坡修復、道路標線、臨時綠化等。
公園亮點:保護生態留住鄉愁
十六潭公園東入口以大面積的草坪為主,視野更開闊,也可容納更多游客。
除了騎行、慢跑道外,還依山建有數條木棧道,與前三期的道路連通,形成立體游憩交通網絡。玉泉街的兩邊設有生態停車場,已經施劃好停車位。
“東入口景觀建設主要有兩個關鍵詞,一是保護生態,一是留住鄉愁。”陳鵬介紹。
在建設過程中,以保護和提升生態環境為前提,堅持生態優先,秉持“野趣、生態、自然”理念,突出“彩化、花化”特色。項目保留了90%以上的原生苗木和原有緩坡,綠道路網和景觀配套設施建設依山就勢。這樣既保護了山體,還節約了成本,縮短了工期。
在景觀設計上,延續前三期工程的風格,突出鄂南地方特色。如公園管理處周邊的石頭墻、入口的景觀造型,吸取了鄂南民居的元素。保留了葦塘、濕地、竹林、山體等原始地貌,留下這片土地最初的鄉愁記憶。
“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腹地建設公園,征地、資金、協調等方方面面都不容易?!标慁i說,項目推進過程中,大大小小的協調會、主題會、現場會開了無數次。為配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加快推進項目,公園內遷墳近千座。
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項目去年6月動工,今年1月底如期完工,改造面積27822平方米。
后續管理:部門市民共同維護
關于公園的管理,陳鵬表示,主要涉及到安全管理和衛生管理兩方面。
目前公園建設了智慧化管理系統,可360度無死角掌握公園信息動態。安裝了智慧燈桿,除為園區提供照明服務外,還提供園內人員軌跡追蹤等功能。也配齊了垃圾箱、公廁等衛生設施。
作為施工建設方,住建部門在公園建設完成后,會將管理權移交給園林部門。移交管理權一年內,建設方仍會負責公園內非人為因素的設備設施維修維護。移交管理權后,公園的維護將主要由園林部門負責。目前移交手續正在辦理中。他也呼吁廣大市民,文明游園,共同維護美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