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宮山云中湖
大畈鎮光伏發電站
通山縣陽春園麻餅廠
咸寧市委市政府通過多年的建設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發展思路,確定以特色產業增長極、轉型發展示范區、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為發展方向。在這個發展定位下,縣市到底做得怎么樣?帶著問題,記者來到通山縣現場調研“六大”活動成果,邊走邊看邊感受。
與通山縣宣傳部副部長孔帆升聊起昔日的通山不由得感慨道:“十幾年前,我來通山游玩,一村用青竹竿當路障,一車按人頭收取過路費,甚感心酸,不由得多給了十幾元,村民十分感謝。”
孔帆升說:“現在的通山,產業發達,竹竿砍下來就進了加工廠,不會再橫在路上了。”
參觀新近開放的龍隱山旅游度假區,載著八九個人的觀光車一路爬陡坡毫不吃力,司機告訴我們說:“這車裝的是寶馬發動機。”景區內石林密布,奇特雄壯,下車后用手摸了一塊黛色石壁,有龍鱗狀凹凸感,龍隱山名不虛傳。到了九龍鼎最高處,豁然開朗,山湖盡收眼底,云朵飄蕩山邊,一股靈氣,一股仙氣。
通山縣大畈鎮副書記陳瑞祥介紹,通山縣域海拔超千米的高山共有29座,座座云霧繚繞,青翠欲滴,這龍隱山只是其中一座。九宮山有的地方負氧離子達到4.03萬個/立方厘米,空氣質量達到“非常清新”標準,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大畈鎮光伏發電站是一座投資12億元的光伏電站,在閑置多年的荒地上建成,有250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其裝機容量150兆瓦,每年可為電網提供1.34億千瓦時的清潔電能,是目前華中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站。一望無際藍色的高科技光伏電池板躺在綠水青山之間,給人一種特別神秘的感覺。這是大自然的賜予與科技的完美對接,漂亮至極。
通山著名特產大畈麻餅有悠久的歷史。在通山縣陽春園麻餅廠,拿起薄薄的一塊麻餅咬開,一口濃濃的芝麻香,滿滿的“外婆家味道”,接待員告訴記者,“通山鄉里的芝麻,就是大山里的味道。”
在探訪龍隱山旅游度假區、光伏發電站、陽春園麻餅廠之后,不由得產生這樣的聯想,秀美的原始山林山城,才能長出那么香的山里芝麻,而光伏發電站的科技氣息,顯示著山城與山外邊接軌,并不閉塞,清新的陽光雨露夾雜現代化汽笛鳴,鏗鏘和、聲聲唱,芝麻開花節節高。
通山縣委書記石玉華告訴記者,通山通山,特點是“通通是山”。如何按照市委“六大”活動部署發揮山水優勢走好通山一棋,我們首先安排人員赴利川、平江、廬山三地,來一次腳上沾泥的實地調研。省內外經驗啟示我們,依托山水旅游資源優勢,走森林康養產業路子,推進森林康養與文化、民宿、地產、療養等產業深度融合,這是一條符合通山縣自身實際的轉型之路。
在九宮山、隱水洞、富水湖等山林旅游開發的帶動下,引來一大批投資商。目前,通山在建旅游項目有50多個,其中森林康養項目23個,蘊含巨大的發展潛力。據統計,2000年通山接待游客僅15.6萬人次,2019年接待游客猛增到1845.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5.1億元。許多通山村民回鄉,要么投資,要么就在家門口就業,康養項目看準市場,“森林產業”前途無量,“金山銀山”優勢凸現。
撲下身子,找準路子,擔起擔子。通山黨員干部理清發展思路,保持先發優勢,一馬當先,以起步就是沖刺的姿態,推進旅游產業因勢轉型,擦亮山水旅游名片,高標準、高起點唱響“通山牌”康養品牌,讓通山的山山水水,“在全省有地位,在華中有市場,在全國有影響”,美了家鄉,富了群眾。
通山人嘗到家鄉綠水青山的甜頭,干“山”活就更有勁頭,前途更有奔頭。特色產業增長,轉型發展,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通山一個都不落下,合理布局,棋高一著,步步為贏。通山實干的黨員干部就是那爬山越野車的強勁發動機,主政者就是那把穩方向盤的好司機,山再陡峭,路再艱險,都能爬上去,闖過去,向著康莊大道一路進發。鄉風文明、超前發展的通山,路上不會再橫“竹竿子”,靠山吃山的村民紛紛鼓起“錢袋子”。
這正是:“六大”活動顯精神,黨員干部映初心。依靠山水加油干,“仙山”變為“致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