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篇語】10月份以來,赤壁市多位身懷“新農”絕技的“新農人”登上央視大舞臺,進行技術風采展示和技能挑戰,生動展現了新時代赤壁“新農人”風采風貌。
從他們身上也折射出赤壁市加速鄉村振興,推動了農業現代化大發展的進程。和他們一樣的,赤壁還有許多“新農人”,他們是返鄉者,是入鄉者,也是在鄉者,他們以資本、經驗、智慧、技術、資源、創意投入鄉村建設的生產生活,創造美好的鄉村生活。
今起,推出系列報道《鄉村振興赤壁新農人》,通過記者實地探訪,展現鄉村振興實踐者奮斗的力量。
熊堃:一只“小螞蟻”蹚出一條獼猴桃機械化管理之路
——鄉村振興赤壁新農人系列報道之一
赤壁融媒體記者 呂蓉 黃富清
熊堃,耕耘獼猴桃種植產業20年,成功蹚出了一條獼猴桃機械化管理之路。創新研發的獼猴桃植保車,被他形象地稱之為“小螞蟻”,極大地提高了果農日常噴灑的工作效率。
在央視《超級新農人》直播節目中,工作人員提前在橫向14米,縱向8米,面積500㎡的獼猴桃林不同位置隱藏了5張檢測試紙。熊堃駕駛他最新研發的新能源獼猴桃植保車,穿越這片獼猴桃林,實施噴灑作業。作業完成后,5張測試紙全部變色才算挑戰成功。
當時由于雨后路面泥濘,植保車不時側滑,方向難以控制,給挑戰也增添了難度。但這輛身高只有1.5米的“小螞蟻”在熊堃穩健的操作下,5張檢測試紙全部變色,成功晉級全國新農人20強。
“小螞蟻”展示的作業成效,是人工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的。熊堃用智慧和勇氣贏得了在場嘉賓和主持人的一致贊賞。
“一輛植保車輕輕松松一小時噴灑作業可以達到25畝以上,這是人工一天‘拉了瓦’也到達不了的的作業量。”11月12日,在神山興農公司位于官塘驛鎮御屏山村的半島獼猴桃基地,熊堃坐進1.5米身高的袖珍新能源植保車,拉動手閘,轉動方向盤,一番操作后,通過7條噴孔噴出的霧狀藥液在陽光下形成一道彩虹。
“霧還可以打大一點。”熊堃邊開著植保車邊從后視鏡中觀察獼猴桃枝的高度,根據高低不同,調整噴霧大小。56歲的熊堃,和獼猴桃有著20年交情。這輛在央視展示的外觀像導彈發射車一樣的新能源植保車,是他經過一代二代三代升級后研發的第四代新能源植保車。
“以前是人工背著藥箱噴灑藥品,山地丘陵地帶背著藥箱在坡地上面走,工作強度非常大,而且每天的勞動量不足十來畝地。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想能不能探索發明一種機器去代替人工來噴灑藥品。”
獼猴桃產在山地,山地的自然條件很難用機械來管理,以前都是用人工來植保。但公司一萬多畝種植基地,全靠人工植保勞動強度大,成本高、效果低,實現機械化管理是作為該公司生產部經理熊堃的最大也是最艱難的目標。
“2010年,我們就從事這個植保工作,當時在市面上買了各種農機,但是一到地里,不行!怎么搞,就通過不斷地更新改造。到目前為止,在我手上這些機械已經進行了第四代的更新改造。”熊堃最新研發的新能源植保車采用鋰電池,代替原有的柴油動力,具備節能環保超強霧化噴灑等特點,1.5米的車身高度,可以讓它在低矮的獼猴桃林中自由穿行,最大程度地完成獼猴桃植保作業。
“這個新能源植保車采用的是風送式渦輪導向,它的噴灑半徑垂直距離可達7米,橫向14米,車子雖然短小,但是它的擴散能力非常強大,像一顆‘小宇宙’,你看到的這道彩虹就是橫向14米,縱向7米,再加大馬力縱向可以達到8米。”說到這,熊堃將噴霧打到最大,一條更長更高的彩虹呈現眼前。
相比第一代拖拉機,第二代三輪車,第三代柴油動力四輪車,第四代新能源植保車,一步步將早期噴灑車存在的霧化效果差、安全性低、維修頻率高、可能存在污染等問題逐步解決。
“第四代新能源植保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環保。”熊堃介紹,新能源植保車有著很高的越野能力,且自身重量輕,減少了對果園土地的碾壓,主動力采用環保型鋰電動力,解決了以前柴油動力尾氣給果園帶來的油煙污染。且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原畝耗油成本5元,現畝耗電成本5毛。
在央視《超級新農人》節目現場,熊堃還帶著公司的三款獼猴桃產品到場上,嘉賓品嘗后紛紛贊嘆果子香甜、軟糯,口感細膩、多汁。
神山興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超告訴記者,“全園的機械化,全園的水肥一體化,全園的信息化管理”,讓該公司的獼猴桃品質不斷提升,朝大品牌方向迅跑。
緊跟時代步伐,迭代創新農機。熊堃對現代農業化的不懈追求贏得了眾多網友的點贊支持,相信在熊堃的技術支持下,興農公司的萬畝果園,會結下更加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