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寧網訊 咸寧日報記者柯常智、通訊員魏華報道:“過去的臭水塘,變成今日景觀帶,多虧了市里組織開展的環境整治行動。”5日,記者在赤壁市蒲圻辦事處東方塘采訪,花果山小區居民紛紛夸贊。
68歲的馬傳壽說,美如公園的環境,讓他家經營的小賣部越來越紅火。
“這是我市成立生態文明建設指揮部,抓問題整改,護衛藍天碧水凈土取得的成效之一?!背啾谑形睍洝⑹虚L、市生態文明建設指揮部指揮長董方平說。
該市去年11月成立的生態文明建設指揮部,由原市環保委、市突出環境問題整治工作指揮部、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市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指揮部、市“五個三”生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市河湖長制建設指揮部、市開展長江大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等8個機構合并而成,吸納住建、交通、農業農村、衛健、水利和湖泊、自然資源與規劃、城管和生態環境等職能部門的骨干力量,圍繞事關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領域問題,進行統一調度和整治。
一個“指揮棒”下干事,既改變了過去遇事相互推諉扯皮現象,又通過建立定期會商、常態檢查督辦、規范銷號等工作機制,有效協調、指導、督促相關部門針對問題抓整改促落實,取得了成立一個指揮部、扮靚一方生態的實效。
該市住建局干部饒偉明告訴記者,陸水變電站旁的一道明溝,以前流淌的黑臭水體,多次被居民反映,但因涉及部門和單位較多,誰都不愿“出頭”。指揮部把整治任務交給該局后,僅一個星期就讓水流清澈了起來。
“這條公路沿線山體上,過去可是布滿了石灰窯的‘白色污染帶’。”在通往趙李橋村的公路上,趙李橋鎮黨委副書記陳濤指著已基本完成生態修復的山體,不無感慨。
2018年11月,該鎮針對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的2家碳酸鈣廠污染問題,迅速成立專班落實關停工作,并舉一反三,對全鎮46座石灰窯進行整體清除,還了百姓一個潔凈天空、一片綠色青山。
“正是這種把環境整治當大事來辦的主動作為,讓赤壁的山變得更綠、水更凈、天更藍了?!背啾谑猩鷳B環境分局局長伍火平告訴記者,該指揮部成立后,梳理出288項尚未完成整改的問題和任務清單,僅2個多月就使262項任務按時完成或達到階段整改目標。
統計顯示,一年來,該指揮部先后派出檢查督察組1065人次,新發現涉及環保問題464個,完成整改銷號428個,不僅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穩步提升,8個省控斷面水質和縣級以上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而且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