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2日,赤壁市曙光種植專業合作社,曬稻谷的李世謀頭發花白。“我在合作社打工有勞務費,再加上田地流轉費,住合作社辦的養老中心夠了,多余的當零花錢。”他說。
咸寧市民政局副局長葉毅介紹,養老機構多建在城鎮,農村老人拿什么養老、誰給他們養老?近年來,咸寧盤活農村田地、房屋資源,讓農村老人既有了養老錢,又有人照護。
合作社辦養老中心
曙光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赤壁市中伙鋪鎮官莊村,已流轉2000多畝田地。2018年,合作社負責人余曙光到村民家流轉田地,發現有些老人生活困難,“每戶一兩位老人,生病無人照顧,甚至無人知曉;飯菜做多了,下一頓就要吃剩的。我就想辦養老中心,長期流轉老人的田地,改善他們的生活。”
李世謀70歲,前幾年自家的田地大部分拋荒,“年紀大了,種田好累,搞點糧食和菜,只能吃飽肚子,掙不到錢。”現在,他把15畝田地都流轉給合作社,不用操心收成好不好,每年收入3000元。天氣好時,他在合作社種菜、曬谷,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一天掙120元。流轉費、勞務費抵養老中心的入住費,多余的當零花錢。
在養老中心,李世謀跟一群老人生活在一起,合作社安排了兩名中年人照顧他們。73歲的葉縫珍在養老中心住了一年多,除了田地流轉費,做飯、掃地也能掙錢,“我兒子在福建生活,我一個人在家住,很孤單,到這里人多熱鬧,經常唱歌跳舞。”
余曙光介紹,無勞動能力的老人,田地流轉費抵扣后,差額部分由子女補齊,若是貧困戶老人,則由合作社兜底,“除了住在這的老人,附近很多老人白天過來玩,大家身心愉悅,在外地的子女更放心了。”
葉毅說,專業合作社辦養老中心一舉三得,不僅填補了農村養老服務的空缺,幫農村老人掙了養老錢,還有利于合作社長期穩定發展。目前,類似的養老中心有兩家。
企業打造田園養老綜合體
“我家的樓房租給桃花島康養中心,一年租金8000多元;我在康養中心做廚師,一年收入2萬多元;等年紀大了在這里養老,能享受最低價。”咸寧市咸安區橫溝橋鎮袁鋪村,村民夏翠蘭在家門口掃地時說。她家房屋已由桃花島康養中心投入20多萬元重新裝修,添置了很多家電家具,煥然一新。
袁鋪村離咸寧市區15公里,離武漢光谷70公里,村里有一座水庫,風景秀麗。2019年,湖北百草園康養公司來到村里,計劃流轉田地發展觀光農業,并選定28戶村民的房屋重新裝修,打造康養中心。公司負責人徐曉彬說:“我們不僅修路、造景、改造村民房屋,還會建造康養大樓、老年大學、中醫理療街等,提供更多養老服務。”
據了解,桃花島康養中心已成功申報2019年全國城企聯動普惠養老項目試點,獲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200萬元,明年開業運營,有600張床位,優先接收戶主老年人入住。
葉毅說,咸寧市鼓勵有實力、有愛心的企業到農村,通過土地流轉、房屋租賃等方式整合農村閑置土地、住房,建設集生態觀光、健康農產品消費、果蔬采摘、特色農業體驗和養老服務于一體的田園養老綜合體,并要求企業安排一定的普惠床位。目前,到咸寧農村參與養老事業的企業有10家。
自家房改成老年人照料中心
赤壁市車埠鎮馬坡村,71歲的王衍樹飯后散步到汪俊清家,進圖書閱覽室看書。坐久了有點累,他就出門看看自己種的花,到健身器材上活動一下。汪俊清家里還有一些老人,看電視、下象棋、打麻將,愛玩什么就玩什么。像這樣熱鬧的日子,汪俊清過了7年多。
2013年,村里要建老年人照料中心,卻沒有房屋。汪俊清夫妻倆主動申請把中心設在自己家,“兩個兒子都在赤壁市城區生活,我家房子一層就有150多平方米,就我們夫妻倆住,空得很,歡迎大家來玩。”
從此,汪俊清家就成了馬坡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設娛樂室、圖書閱覽室、電視房、休息室,屋外還裝了健身器材。傍晚,老人們跳起廣場舞,夏夜還放露天電影。愛養花、愛釣魚的老人們,經常組織活動。
葉毅說,有愛心、有能力的村民自愿建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可以收點服務費,政府對其中做得好的“以獎代補”,幫助他們長期運營。目前,咸寧市有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617家。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光正 童晨曦 通訊員 黃晶 向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