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8日,記者走進赤壁市赤壁鎮東柳村,一座座大棚映入眼簾。大棚里,到處都是綠油油的一片。
“現在村里閑逛的人少了,大棚里忙碌的身影多了。”東柳村黨支部書記吳會堂介紹,我們的西瓜剛剛下市不久,現在全力育苗和移栽西蘭花。
吳會堂說,以前農戶土地一般都是種植水稻、棉花,每畝收入不超過2000元。改種蔬菜、西瓜后,每畝收入平均達到4000元以上,實現了每畝收入翻番。
據悉,10年前的東柳村,雖建有“復興路”“幸福渠”,但發展落后,全村農村居民年純收入不到9000元。直到2011年,新任黨支部書記吳會堂上任后,他帶領村民積極探索增收致富新路子,自掏腰包聘請浙江、湖南、廣西的種植能手來村授課。
在吳會堂的帶動下,東柳村大力發展西瓜、葡萄等特色產業。近些年,還成立了赤壁市創先種植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蔬菜生產,并逐步向有機蔬菜生產轉化,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致富的路子。
“我家有20畝大棚西瓜,今年每畝地的平均收入5000元以上。在疫情特殊的困難時期里,身邊在外打工的親友沒了收入,而我的收入卻超過了10萬元。”東柳村貧困戶陸華庭看著自己的致富大棚,激動不已。
“2017年沒有土地流轉前,我家每畝地只有200到300元的收入,現在每畝地能有5000元的收入。”眼下,正在奮力移栽西蘭花的陸華庭,還帶了家里幾名親友一起干,滿臉喜悅。他非常感謝吳會堂為他們指明了致富路。
在東柳村,像陸華庭一樣翻身致富的貧困戶還有28戶,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是該村“兩委”班子的一致意見。如今,大棚種植解決了本村貧困群眾的就業問題,28戶貧困戶已經全部脫貧。同時,還吸引了鄰村低收入人群前來務工。
目前,東柳村建成西瓜大棚1640個、葡萄大棚420個、蔬菜大棚200個、稻蝦共作基地2700畝,果蔬等農產品供不應求。
據統計,現在的東柳村,村級集體經濟不斷提升,2019年合作社村級集體分紅達27萬元。農民收入不斷增長,2019年全村常住居民人均純收入達2萬元,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富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