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寧日報訊 特約記者王能朗、通訊員鄭夢溪報道:6月8日,全省“駐村工作隊長暨第一書記”咸寧片區培訓班48名學員,在通山縣參觀考察脫貧鞏固和產業扶貧后續發展工作。
大畈鎮板橋村地處富水庫區上游,全村95%的群眾是庫區移民。過去,村民單靠在庫區湖邊捕魚捉蝦來養家糊口,生活極為困難。省紀委駐村工作隊進駐該村后,積極幫助該村大力發展種植業,投入170萬元產業扶持獎金,建成150畝枇杷基地和占地20畝的枇杷酒莊。村里以項目資金和土地入股,實行村企共建的聯營模式,由通山協力綠色果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聯營,現已建成集果酒釀造、旅游觀光休閑采摘于一體的扶貧開發綜合體,帶動78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戶平增收2萬元以上。
石門村地處通山縣、咸安區交界處,該村依托山水、古民居、紅色基地資源,按照“古驛新村、五彩石門”進行規劃,著力建好石門十景、150千瓦光伏電站以及太空蓮基地、養魚池、黑山豬養殖場,村里每年收入達23萬元,83戶貧困戶每戶每年收入2.5萬元。全區域旅游和“七彩產業”興旺,石門村火爆起來,每逢雙休節假日,一撥撥南來北往的游客涌進村里,看百年古村,賞自然風光,品農家風味。
新橋馮村是通山縣城郊村,該村充分發揮本地區位和交通優勢,積極引進湖北富民生態農業園股份有限公司,投資3000多萬元,創建占地5000畝的果匠小鎮,種有草莓、藍莓、獼猴桃、黃桃等十幾種水果,實現“月月有花、季季有果”。果匠小鎮采用“公司+村委會+基地+貧困戶”的合作模式幫帶95戶貧困戶,安排100多名當地群眾在基地打工,使該村年人均收入增收2000元,帶動全村群眾共同走上富裕路。
培訓班學員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一路記,用手機拍下一幅幅美麗鄉村畫卷。與會者深深感慨:通山縣抓鄉村振興建設,形成“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作法值得學習推廣。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m.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