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記者宋文虎、通訊員全闖、鄭夢溪報道:4月9日,記者來到通山縣大畈鎮官塘村,村委會三樓扶貧車間內,數十位村民戴著口罩在各自崗位上忙碌。
“既能賺錢,還能顧家,在這里工作很好。”袁海華是官塘村2組貧困戶,因家庭束縛無法外出務工,一直靠丈夫做泥瓦工賺錢,但受疫情影響,丈夫時常無活可干,壓力劇增。如今她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有效緩解生活壓力。
為了幫助困難群眾增收,該村與縣內榮浩電子廠達成協議,由村里提供場地、電子廠提供設備,建設扶貧車間,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村支書袁勇啟介紹,通過前期摸排調查發現,村內共有300余名貧困村民想就業,疫情解封后200余人已外出務工,剩下的可全部在扶貧車間就業。
據了解,為防止群眾因“疫”返貧、致貧,今年以來,該縣通過貸款財政貼息、優惠稅收等政策,積極引導本地企業加大對貧困勞動力招聘力度,并通過扶貧車間、農村合作社、種養大戶等吸納貧困勞動力,讓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同時,搶抓咸九高速公路、富水湖綜合開發等項目施工機遇期,傾斜吸納貧困勞動力。
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已有上萬貧困勞力實現家門口就業。
“政府政策好,我今年一次性養了8頭牛。”陳敬木是余長畈村貧困戶,得知縣內農業產業獎補政策后,更加激發了發展產業致富的動力與信心。陳敬木還是當地生態護林員,每年可領4000元工資。
為持續鞏固脫貧成果,該縣制定出臺了農業產業獎補方案、增設了扶貧專崗,并繼續發放小額扶貧貸款,適當延長受“疫”影響的貸款償還期,鼓勵、推動群眾發展產業。同時依托線上、線下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加大扶貧產品銷售力度,讓貧困戶實現增收。
此外,該縣將在去年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納入社會保障兜底范圍基礎上,動態調整一批低保對象,將受疫情影響的貧困人口予以兜底保障。
“要始終緊繃脫貧攻堅之弦,全力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縣扶貧辦主任成軍說,將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嚴防群眾返貧、致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