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壁融媒體記者 張升明 周姿 通訊員 孫莉莉 劉蓋蘭
深巷賣櫻桃,雨余紅更嬌。當春天漸老,百花消散,誘人的果實陸續登場。
4月14日,赤壁市神山鎮金果源的櫻桃園開園了。早就垂涎欲滴的吃貨們爭先恐后,蜂擁而至,搶嘗2020年的第一口鮮。
果園老板李海軍的一張娃娃臉,更是笑得比櫻桃還紅艷。他介紹說,自己的果園里只有15畝櫻桃,且都是早熟品種,要比一般櫻桃品種早成熟一個星期左右,所以搶了個先。
早熟的櫻桃自然身價不菲。李海軍果園的櫻桃定價30元一斤,據估計每天可以采摘成熟的櫻桃大約300斤左右。雖然價格著實不便宜,但開園第一天,不到半天功夫,300斤就搶購一空。
神山的櫻桃才剛上市,赤壁鎮東柳村的西瓜已經引得武漢、岳陽的客商們聞風而動。
“我們的西瓜都是優質品種,屬于早熟系4K,單個重量可以達到10斤左右。”在東柳村創先合作種植社的西瓜大棚里,種植戶陸華平望著滿地圓滾滾的西瓜,臉上滿是喜悅。他介紹說,自己種有西瓜200畝,畝產估計在10000斤左右是不成問題的。現在西瓜還沒有成熟,真正采摘最少還要十來天。但現在武漢、岳陽的吃瓜群眾已經找上門來了,銷路不是問題,價格也合意。
東柳村位于長江邊上,緊依著旅游快速通道,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該村在水果產業的發展上順風順水。該村的阡陌東柳農業產業園通過土地流轉,帶動村民搞種養殖,現在西瓜基地就有820畝、葡萄基地300畝、有機蔬菜300畝。全村5100畝耕地,86%以上的田地實現了產業化生產,全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000元。
在余家橋鄉,該鄉根據林地資源豐厚的優勢,順勢而為,大力發展林果產業。立足“三水一茶”(特色水果、特種水產、優質水稻、有機茶葉)等特色農業發展方向,加大水果種植面積和新品種投入,推動農業向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發展。目前,該鄉綠態果業500畝果園基地里,豐水梨掛果形勢喜人;枇杷園區,累累的果實已飽滿在枝頭,預計在五一前后即可上市。而該鄉大豐收果業更是以2000畝果園基地的規模,成為鄂南地區果業規模發展的成功范例。
近年來,赤壁市立足本地資源,堅持質量興農,以茶、小龍蝦、獼猴桃等特色產業為基礎,輻射帶動“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發展格局,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助力,全方位提升農民收入。截止目前,該市除獼猴桃外,成規模種植的還有柑橘、桃子、葡萄、櫻桃、枇杷、楊梅、火龍果、藍莓等30多個品種的水果。全市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603家,家庭農場50家,輻射帶動農戶1.8萬戶,農業產業實現稅收236.98萬元。2019年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達到18610元,比上年增加1539元、增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