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壁融媒體記者 呂蓉 胡陽 通訊員 袁俊
兩間房住了一家7口人——八十多歲的老父母,患病的哥哥,一雙未成年的兒女,贍撫養重擔,全落在江立民夫妻身上。
回憶曾經最難的時候,江立民的妻子袁鳳孫哽咽的嗓子擠出三個字:好寒酸。
今年3月,江立民等40戶貧困戶被評為赤壁市2019年“脫貧之星”,他勤勞致富、不等不靠的好作風成為赤壁市9780戶34813人貧困人口的榜樣。
4月2日,在赤壁市官塘驛鎮張司邊村二組,江立民正在山上放養黃牛,“我們這里就是山多,楠竹多,扶貧工作隊考察這里適合養黃牛。養殖技術也不難,農民沒啥文化,工作隊又專門送我去咸寧學了一個星期的技術。”
2016年,江立民通過精準扶貧免息貸款5萬元買了7頭種牛;通過繁育,2018年出欄9頭,加上自家山上楠竹、夫妻倆打零工收入,當年江立民就在官塘驛鎮街上買了一套房子。現在,他的牛群已發展到了18頭,每年出欄的牛就能增收3萬元左右。
“給他參謀項目,培訓技術,聯系銷售渠道,再加上他很勤奮,吃得起苦,白天牛放養在山上就去打零工,現在一年收入能有5萬多元。”張司邊村黨支部書記劉弄璋說道。
江立民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后,駐村工作隊和村委對他進行對口產業扶貧,送項目送技術,脫貧之后繼續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解除他的擔憂,讓他全心全意謀發展。
“女兒出嫁了,兒子現在讀大四,家里就兩間百年老房,現在有了產業也就有了底氣,在鎮街上買了房子,女兒兒子朋友來了也有地方住,體面!”江立民笑呵呵的說。
不比妻子對于貧困記憶的苦惱,江立民始終笑呵呵,質樸的眼神里透露著對生活充滿希望,“得繼續努力,把牛群再做大。用自己的養牛經驗帶著身邊貧困的鄉親一塊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