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上通山報道:(特約記者 文虎 通訊員 焦陽)24日,通山縣大路鄉神堂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村民蔡建雄忙著清掃垃圾。
蔡建雄身患癲癇病,無法務工賺錢,2014年被評為貧困戶。家庭生活支出和兩個孩子學費全靠妻子外出務工賺取。
“妻子目前還在家里。”蔡建雄說,受疫情影響,妻子無法外出務工,經濟壓力很大。
“多虧了村里安排的保潔員崗位,減輕了不少負擔。”蔡建雄說,村里得知他的情況后,聘請他在安置點清潔衛生,緩解了經濟壓力。
在余長畈村各村灣內,村民陳敬木拿著喇叭宣傳防火知識。陳敬木2012年在礦山務工時不慎受傷致殘,從此無法從事重體力活,經濟收入十分微薄,2014年被評為貧困戶。
“多虧了政府的關心幫助,現在生活越來越有希望了。”陳敬木說,當生態護林員每年能發4000元,增加了經濟收入。記者得知,陳敬木在空閑之余還養了8頭牛,不斷憑借自身勤奮走上致富路。
寺下村貧困戶楊新平、吳必紅也紛紛感謝政府聘請她們當生態護林員,有效改善了生活。
“公益性崗位可讓貧困勞力實現就業,嚴防群眾返貧致貧。”大路鄉黨委副書記金輝說,對各村滯留勞動力進行摸排,積極與縣內各企業對接,點對點輸送就業,針對勞動力較弱貧困戶,則提供公益性崗位進行安置。
今年,該鄉共設有183個公益性崗位,比去年新增70個。
“通過公益性崗位安排貧困勞力就業,可有效防止群眾返貧致貧。”縣扶貧辦主任成軍說,縣內多渠道開發了公益性崗位。
為妥善安置因疫情暫時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滿足貧困戶多元化的就業需求,該縣積極向省里爭取生態護林員崗位,同時活用企業扶貧車間分紅和光伏電站收益,新增易地扶貧搬遷和光伏扶貧公益崗位。此外,該縣優先安排貧困人員優先就業人社公益性崗位。
據悉,該縣今年總共計劃開發4353個公益崗位,比去年新增了252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