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壁融媒體記者 呂蓉
叢林村田園綜合體是余家橋鄉傾力打造的一個集水果自助采摘、旅游生態觀光、田園農事體驗、水果文化長廊、基礎配套設施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觀光基地。這個搭乘著鄉村振興的快車,主打“水果經濟”的旅游觀光基地,是否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陣腳?3月16日,記者前往余家橋鄉叢林村一探究竟。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經歷一路的“柳暗花明”,便來到位于長海湖畔的百畝藍莓園,數十位村民正在園內鋤草、剪枝。
叢林村黨支部書記楊雁軍介紹,叢林村田園綜合體擁有藍莓、楊梅、枇杷、豐水梨、水蜜桃、葡萄、桑葚等十幾個品種。其中,大豐收果業的藍莓園是叢林村最大的特色,往往剛到采季節,就被搶購一空。
眼下,正值藍莓初花期,急需人手鋤草、剪枝、施肥。受疫情影響,大豐收果業負責人暫時回不了赤壁,無法操持藍莓養護事宜。村兩委在線上與基地負責人搭建平臺,線下尋找本村有務工需求的村民,不耽誤藍莓初花期的養護。
在村兩委的協助下,大豐收果業雇傭到了10余名臨時勞力,長期雇傭的20多位當地村民也已全部到位開展鋤草、剪枝、施肥等養護,這讓臨危受命負責生產的大豐收果業副總經理江西川,放下了心:“復工復產以后,村兩委協助我們找勞力,給我們引進農業生產物資,再給我們提供口罩等防疫物資,做了多方面的幫忙,不然的話也沒有這么順利,只要天氣好,一個星期內就可以完成藍莓初花期的養護,不會影響后期掛果。”
目前,大豐收果業采取“公司+農戶”的方式,統籌整合1.5萬畝土地和山林、水體等資源,形成水果觀光采摘基地8000余畝。村兩委聯合大豐收果業,成立了大豐收供銷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紅,并且長期雇傭本村勞工,尤其是貧困戶。江西川介紹,公司以“長期工+短期工”的用工模式,每年工資支出就有100余萬元,農戶可月增收3000元左右。
今年是全面精準扶貧收官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楊雁軍表示,村兩委將努力協助果業做好復工復產,有了穩定的產業支撐,才能讓貧困戶更有致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