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從命令、傳遞力量、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她用16個字,體現著一名共產黨員堅定的抗疫決心。她就是赤壁市蒲圻第二小學教師,被人們稱為防控一線不謝木蓮花的劉木蓮。
舍小家 顧大家
2月9日,正月十六。原本是新學期開學的日子,由于新冠肺炎肆虐,開學不得不延期。學校的男教師已全部抽調到防控一線,但城區一些“三無”小區急需增派值守人員。
“我是一名老黨員,在疫情面前就應該擔負責任。”劉木蓮把常年患病的丈夫和年邁的婆婆交給兒子照顧,毅然沖到防控一線。劉木蓮被組織安排到偏遠的鎖石嶺小區。這里住戶零散,武漢返鄉人員13人,黃岡、孝感返鄉人員35人,管理極為不便。劉木蓮與一起值守的同志們開展拉網式疫情排查、登記、報告,對小區內人員進行健康跟蹤和心理疏導。
每天早上,劉木蓮早早便到達值守點,認真做好卡點消毒、排查、追蹤和上報工作。當大家得知她家中有一個患病的丈夫時,紛紛主動提出要替她值班,讓她回家安心照顧丈夫,劉木蓮卻說:“疫情當前,國家有需要,我就要出份力。”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劉木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黨員本色。
重細節 零失誤
認真細致是劉木蓮一貫的工作作風。
2月15日,正在卡點值守的劉老師手機響個不停,微信中來了好多文件、表格,急需打開瀏覽并填寫。可手機存的文件太多,怎么也打不開。于是她趕緊聯系、借用同事徐春梅的電腦,迅速地將相關表格一一填寫好。她知道,現在正處及時向組織上報重要信息關鍵時期,必須第一時間快速準確地上報。
有一次劉木蓮上門給居民測完體溫回到卡點后,發現遺漏了居民李某。有人勸說道:“這個人身體很好,你就照昨天的數據給他填上36.5吧!”“那哪行?”劉木蓮說完,拿起體溫槍撐著雨傘沖進雨霧之中,爬上一道嶺,穿過一條山間小路,往返2公里為這位村民測量體溫,然后急忙趕回卡點及時填報。這時午飯時間已過,她便端起已涼的飯菜拌上開水吃了起來,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獻愛心 不容辭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3月1日,劉木蓮主動向黨組織捐款200元支援抗疫一線。
其實,劉木蓮的家庭本來就很困難。2007年,丈夫王艷平右下肢患動脈閉塞性脈管炎,先后在北京協和醫院、湖北省中醫院等醫療機構治療。因病情惡化,被3次截肢。2017年和2019年又先后2次中風且患有哮喘、尿血癥等并發癥,長期靠吃藥維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里還有一位80多歲的婆婆需要照顧。劉木蓮平時從不買新衣服,穿的大多數是同事、姐妹們給的半新不舊的衣服。
然而,每次遇到災情或他人有難,劉木蓮總是踴躍捐款。汶川地震捐款500元,玉樹地震捐款200元,同事劉煥發的愛人患尿毒癥捐款500元,學生劉智宇父親患肝癌捐款500元……這次,她還在鎖石嶺卡口自掏腰包近千元購買蘑菇、豆腐、熱干面等生活物資送給居家隔離的鄰居和同事。
疫情無情人有情。劉木蓮只是抗擊疫情事跡中的一個縮影。用她的話說:“當我家有難時,大家都傾情相助。我的行為只是對社會的一種感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