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在核準書中稱,該項目是根據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增強區域協調發展的要求,以及全國乙烯工業布局調整需要決定的,是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舉措之一。
該項目依托中國石化武漢石油化工廠建設,總投資約147億元。項目建設內容包括80萬噸乙烯、30萬噸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30萬噸高密度聚乙烯(HDPE)、10/38萬噸環氧乙烷/乙二醇(EO/EG)、40萬噸聚丙烯(PP)等8套主要生產裝置,以及配套公用工程和輔助生產設施。
此前,依托80萬噸乙烯項目,省市有關部門編制了武漢化工新城的總體規劃。去年下半年,該規劃通過國家環保總局的環保評審。據規劃,武漢化工新城選址在洪山區北湖,計劃投資352億元,占地76.7平方公里。
據了解,與80萬噸乙烯配套的武石化技改項目已經啟動,建成后其原油綜合加工能力將由目前每年400萬噸擴大到每年800萬噸,為80萬噸乙烯工程提供充足、優質原料。此項目已列為武漢市今年續建的重點工程項目。
填補中部乙烯項目空白
武漢80萬噸乙烯項目的建設,將填補我國中部沒有大型乙烯廠的空白。
目前,在華中地區,中石化共擁有包括5家煉油廠在內的6個煉化單位,即湖北的武漢石化、荊門石化,安徽的安慶石化,江西的九江石化和湖南的長嶺煉化、巴陵石化。除巴陵石化確定走精細化工之路外,另5家煉油廠的一次加工能力均為500萬噸,在中石化旗下各煉油廠中規模較小。
“在武漢建設80萬噸乙烯項目將改善我國乙烯工業布局,增加石化產業安全,適應中部地區石化產品的市場需求。”在去年進行的80萬噸乙烯項目評估總結會上,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副總經理肖鳳桐如此評價。
產業拉動半徑達200公里
武漢80萬噸乙烯項目,還是國家發改委批準的我國中部地區首個大型煉化一體化生產基地。
乙烯直接決定著石化產業的發展。其產業鏈長,能夠延伸發展上百個品種。80萬噸乙烯的產量,將直接帶來200多億元的銷售額。根據專家測算,乙烯對下游產業的帶動效應是1:6,也就是說將帶動6倍的下游產業產值,即1200多億元的產值。
據專家介紹,該項目投產后,每年可以產出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和塑料原料等原材料240萬噸,這些產品看似離我們很遠,其實我們生活中很多司空見慣的東西,小到化纖布料、皮革箱包,大到建筑材料、工業原料等等,都是以其作為主要原料。
湖北是全國重要的化纖、塑料、精細化工、原料藥制造大省,但目前省內化工企業只有幾十萬噸的加工量,大量原料都引自沿海城市。80萬噸乙烯工程建成后,將為塑料加工和化工產品等下游產品生產企業提供核心保證,帶動我省已有的石油化工、基本化工原料、農用化學品、有機化工中間體、涂料、染料、橡塑制品、化工機械等產業的大發展。
化工專家稱,大乙烯項目波及范圍可達到200公里半徑。也就是說,在武漢及周邊地區產生幾十倍、上百倍于項目本身效益的產業擴散效應。
環保與資源利用成新標桿
80萬噸乙烯項目高度重視安全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等設施的建設,將成立地企聯防系統,有關方面研究制定了應對重大安全事故的總體防范措施、預警和應急預案;將設置工廠事故池等設施,嚴防事故狀態及緊急狀態下污染物進入長江水系等敏感區域。該項目還將采用先進技術加強污染防治,努力實現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和再利用,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化工新城借勢而興80萬噸乙烯項目,是已規劃的武漢化工新城的核心項目。
根據規劃,武漢化工新城將圍繞80萬噸乙烯項目興建,計劃總投資約350億元。新城位于長江武漢段下游南岸,青山、洪山兩區交界的北湖、白滸山地區,由武漢繞城公路、316國道與長江圍合而成。其實際建設用地為39.4平方公里,其中,80萬噸乙烯項目落戶的建設鄉數村,被稱為新城核心區,占地約3.3平方公里。
按規劃,武漢化工新城擬沿江布局北湖和葛店兩大產業組團。
北湖產業組團占地20余平方公里,將依托大型乙烯項目和武漢石化廠,以現有白滸山深水港和武(漢)大(冶)鐵路為基礎,重點發展乙烯及關聯產業,形成以塑料、聚酯產品為主的化工產業和化工物流業集群。
葛化組團則以武漢葛店化工集團為龍頭,以無機鹽類化工產品為主,吸納分散在武漢三鎮的近30家化工企業來此扎堆。
化工產業是國家和區域經濟的主導和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全國不少經濟發達地區都在紛紛興辦自己的化學工業園區(基地)。
上海漕涇化學工業區于1996年建立后,國際化工巨頭紛紛啟動大型項目,已吸引投資超過80億美元。其他如江蘇南京、山東淄博和青島、北京、遼寧大連等地的化工產業的發展勢頭也一浪高過一浪。
撐起武漢制造業第四極
鋼鐵、汽車和以光電子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近年來成為拉動武漢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沌口的“汽車城”、青山的“鋼鐵城”和光谷的“科技城”,是武漢現代制造業的三大增長極。
80萬噸乙烯項目的建設,將成為武漢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轉移的良機。在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該市明確提出今后5年將調整和優化工業結構,集約發展鋼鐵、汽車及機械裝備、電子信息產業和石油化工四大支柱產業。而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積極推進80萬噸乙烯項目,構筑中部地區石油化工產業基地。
80萬噸乙烯及武漢化工新城,顯然將撐起武漢制造業第四極。(記者嚴運濤)
記者昨夜見聞:今日鄉村 明日新城
![](../images/200703/hb-2007040403-1.jpg)
圖為規劃中的武漢化工新城。
![](../images/200703/hb-2007040403-2.jpg)
長江從天興洲起,向下游劃出一道弧線,沿線布有洪山區建設鄉、花山鎮和左嶺鎮,這里將建起一座化工新城。昨晚,記者由南向北走訪了這些鄉鎮。
從光谷出武漢中心城區,零星燈火中的村落散布在郁郁蔥蔥的樹林中。老武黃公路正在翻修,裝運磚沙石料的貨車晃著大燈在坑坑洼洼的公路上往來不絕。
近期內,這一帶將構建出完整的“四縱四橫”路網格局,縱向線包括武黃高速公路、關葛大道、老武黃公路、和左路,橫向線包括武漢外環線、中環線、王青公路、左廟路。這個路網,將直接為80萬噸乙烯項目和武漢化工新城服務。
在左嶺鎮呂墩村,接受采訪的村民均表示,落戶80萬噸乙烯項目的新聞早就在村里“炸”開了,一定會支持國家重大項目的建設。
穿鄉鎮公路,1小時后記者行至建設鄉。沿途村莊縱橫,據了解,這一帶將布局多個乙烯產業鏈項目。建設鄉黎明村一名姓向的老人興奮地說:“工程上馬了,生活肯定會改變。那么多項目、那么多投資要過來,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記者孫濱涂亞卓)
[鏈接]我國四大乙烯工程
上海乙烯:占地約204公頃的上海90萬噸乙烯工程,是上海化學工業區的支柱項目,包括90萬噸/年乙烯、60萬噸/年聚乙烯、30萬噸/年聚苯乙烯、25萬噸/年聚丙烯等在內的8套世界級生產裝置。工程于2002年3月28日開工建設,2005年3月90萬噸/年乙烯裝置一次投料開車成功,并進入生產試運行階段。上海90萬噸乙烯工程每年可產出乙烯、聚乙烯、苯乙烯、聚苯乙烯等各類高規格石化產品228萬噸。
齊魯乙烯:投資46億元的國家重點技改項目———齊魯石化72萬噸乙烯改擴建設工程,于2004年10月10日打通所有裝置流程,建成投產。該工程建成后,公司主導產品產能得到大幅提升。南京揚子乙烯:國家“六五”、“七五”計劃重點建設項目,包括30萬噸乙烯、14萬噸聚乙烯、14萬噸聚丙烯、45萬噸芳烴聯合裝置等10套裝置,工程總投資66.84億元,1987年7月一階段工程按期建成投產,1989年10月二階段工程提前建成,1990年3月一、二階段工程打通全流程,取得了明顯的投資效益。
大慶30萬噸乙烯:是我國第一個直接以油田生產的輕烴為主要原料的大型石油化工聯合企業。1996年8月投資38.79億元進行二期改擴建工程,對乙烯化工生產裝置的裂解分離和低壓聚乙烯等7套主要生產裝置實施了改擴建。(記者肖清平)
財經網站熱切關注 石化股走勢強
昨日,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發布的消息《中部地區首套大型乙烯裝置獲得國家核準》,受到路透中國、新浪、慧聰網、搜狐、第一財經日報、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中國證券在線、中國易富網等眾多強勢網站、財經網站的熱切關注。
新華網、經濟觀察網從石化股的強勁走勢描繪了項目的影響力:在香港股市,“中石化”昨日升1.36%;在上海股市,“中石化”上漲1.68%。(記者涂亞卓孫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