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專題>>2006>>關注農民工>>本頁
    站內檢索:
    [關注農民工找崗]農民工“家門口”就業成新景
    (2006-02-20 04:40:29)

    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記者唐曉安、通訊員盧佩云、李軍華)“家門口月薪800元,比在漢拿1000元,比在沿海拿1200元還劃算。”10日,在武漢市江夏區第三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現場招聘會上,40歲的金口鎮農民胡紅衛與當地華泰植物油公司簽訂就業意向書后說:“在家門口就業,既可照顧家人,又能免除親情分離痛苦,還減少了外出往返的開銷。”

    對此,京山縣新市鎮水峽口村41歲的曾德秀深有同感。“在家門口打工好,每天可回家,工資有保障。”去年底,與曾德秀同在廣州當制衣工的4名老鄉,如今都回到家鄉在華爾靚實業有限公司上班。“將招聘會擺在農民家門口,就近找工作,目的是為了有序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實現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經濟大發展。”江夏區農業局副局長陳衛說,江夏農業人口47萬,每年新增勞動力3000人。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加快,全區約有一半農業人口需向非農行業轉移。

    陳衛說,江夏區有產值過億元龍頭企業11家,每年可安置周邊農民工3000多人。全區8萬畝花卉苗木基地需大量剪枝、施肥、移植和管理的人員。18所高校、約20萬在校生落戶江夏,帶動全區第三產業發展。全區每年出欄生豬上萬頭的廠18家、家禽養殖上萬只的小區11家,也吸納了大量農民工。

    他說,隨著全區“一主三化”步伐加快,民營經濟進一步活躍,新企業不斷上馬,加上中商、中百、武商等連鎖超市落戶江夏,需要更多的農民工。

    據悉,10日,該區40多家本地企業進場,提供3000多個崗位。截至當天下午17時,有1152人簽訂就業意向。

    記者在江夏、漢川、仙桃、京山等地采訪發現,我省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正有序走向多元。除到沿海及大城市就業外,隨著縣域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選擇在“家門口”就業。

    宜城為外出務工者送上法律書籍

        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通訊員劉華、杜江波、趙德志)7日,在宜城市客運站,該市司法局、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熱情為近200名外出務工人員,發放《給全市外出務工人員及家屬的一封信》及書籍《法在身邊》。

    一位外出務工人員接過書,高興地說:“可以把這書當作我們維權的一個‘護身符’!”

    去年7月,該市司法局、市法律援助中心與在溫州、臺州、張家港等宜城籍打工人員聚集地的法律援助機構簽訂了法律援助友好聯動協議后,20多名宜城籍打工人員通過當地的法律援助機構,獲得及時的法律咨詢和服務。

    今年,為了讓更多的外出打工人員能通過這一法律援助渠道,維護打工人員的合法權益,從正月初一開始,該市司法局、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市廣播電視節目中,滾動播出相關信息。目前,外出務工者領取法律書籍1000多本。

    應城定向派遣農家女外出務工

        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記者李保林、通訊員鄭毅)13日,由應城市婦聯培訓的22名農村外出務工婦女踏上南下列車,前往深圳從事家政服務。

    應城探索建立農村婦女外出務工定向派遣機制,以解決農村婦女轉移就業難題。春節前,應城市婦聯通過和深圳婦聯聯系,達成定向組織農村婦女到深圳從事家政工作的共識。根據兩地婦聯組織協商,應城婦聯負責提供勞務輸出人員及其相關資料,深圳婦聯則承擔家政基本技能培訓和法律維權等服務。為把這好事辦好,應城婦聯利用春節積極宣傳,并做好調查摸底工作。2月初,他們確定22名身體健康、熱愛家政工作的農村婦女作為首批派遣對象,并對其進行了初步的崗前培訓。婦聯還向每人贈送了一本《外出務工女性讀本》,發放了維權跟蹤服務卡。

    應城市婦聯主席趙靜表示,這次定向派遣活動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她們將探索建立與更多用人單位和地區的合作關系,引導更多的農村婦女轉移就業,使她們在致富奔小康中撐起半邊天。

    [新聞分析]

    有序轉移好處多多

    記者唐曉安 通訊員盧佩云 李軍華

    我省現有農村勞動力2000多萬人,根據目前農村生產水平測算,從事第一產業的勞動力最多只需900萬人,富余1200萬人以上。隨著農業集約化經營加快和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農村剩余勞動力越來越多。

    同時,一項資料顯示,非農收入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全省農村勞動力動態監測結果顯示,去年全省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584.12萬人,工資性收入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89.1%。

    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介紹,未來5年,我省城鎮就業再就業工作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預計今年全省城鎮需就業總量在120萬左右,而新增就業崗位只有約70萬個,供求缺口約50萬。”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邵漢生日前說,目前仍有60多萬下崗失業人員未實現再就業;已實現再就業的人員中,有40%屬于靈活就業,收入低、不穩定,隨時都可能再次失業。每年因企業改革裁員和由就業轉失業需要安置的人員達20萬。此外,已進入新生勞動力增長的高峰期,全省城鎮每年新成長勞動力40萬人。

    那么農村剩余勞動力,該轉移到哪里去?“一個不可回避的現象是,我省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在一定程度上仍處于盲流狀況。”省社科院研究員鄒進泰認為,農民工向沿海發達地區和大城市盲目流動,不僅不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且造成外出務工農民的親情分割和一年蓋過一年的交通運輸緊張壓力。

    專家稱,實現農民工的有序流動,才是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途徑。所謂有序流動,既包括了把勞動力培訓后有目的地組織到沿海及發達的大、中城市實現就業,也包含了通過發展縣域經濟,使剩余勞動力能夠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就業和創業的舞臺。

    因此,農民工的就近轉移,也成為時代的一種呼喚。

    事實證明,江夏、漢川、仙桃、京山等縣域經濟活躍、產業集群扎堆的地區,當地外出務工的農民不但較其他經濟落后地區少些,而且該地區每年還吸引大量周邊縣市務工人員來此就業。“大力發展農村非農產業,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就近轉移,應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關注。”業內人士指出,當務之急是,著力推進縣域經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改善農村勞動力就近務工環境,啟動勞動力市場信息網“鄉鄉通”工程,在讓農民工有序向外轉移的同時,也要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有序地就近轉移。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观看麻豆|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在线中文字幕视频|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男人的天堂无码动漫AV| 99高清中文字幕在线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红桃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AV| 蜜臀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麻豆| 中文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在线|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第1页|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最近的中文字幕大全免费8|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丝袜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无套无码av电影|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青草| 日韩亚洲国产中文字幕欧美|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AAA片|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