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報道  中部財經  中部招商  中部數據  領導話中部   專家視點  關注中部  專題活動  中部崛起論壇 
           

         中部創新工程
         ………………………………
            背景 為什么要實施 
            總體思路 戰略思路
            戰略重點 對策建議 
            聯動機制 重點布局

     

     回顧歷史
    ………………………………
    [1889]

       張之洞赴任督湖廣
       新政施中部鄂振興
    [1890]
       中部崛起工業先行
       鋼鐵槍炮紡織俱興
    [……]
    [2002]

       中部發展話前景
    [2003]
       東部大發展
       西部大開發
       中部怎么辦?
    [2004] 
     
       “崛起”二字動春雷 
    [2005]
        ……

     
      字體:【  
    首頁>>中部崛起>>專家視點>>本頁       
     
    劉奇洪:看中部地區如何“突圍”
    (2007-01-05 10:06:42)
      中國作為世界大國,是祖先遺留下來的財富;中國要作為世界強國,則要依靠我們這代乃至以后數代人的努力。如果我們哪怕有一點改進,那應該說,也是在向前邁進。如何實現經濟全球化的“中部再造”?戰略上,應順應時代潮流,進行政治、經濟體制創新乃至革命;策略上,各省應闖出一條發揮競爭優勢道路。

        當前中部地區要做到經濟上的可持續發展,關鍵問題在于要營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政治、社會管理體制。把中部地區與沿海地區作對比,我們很容易發現中部地區要素成本很低,具有發展經濟的比較優勢,但考慮交易成本后,則發現中部地區總成本要高于東部地區,因此,中部地區的發展關鍵在于降低各種社會交易成本。而這就需要經濟和政治制度的創新。

        山西

        20世紀后50年,山西定位為全國煤炭供應基地,但由于煤炭定價不按市場定價,結果擁有煤炭資源的山西并沒有像擁有石油資源的中東地區一樣成為中國富裕地區;相反,歷史上山西最為輝煌的時代是靠無煤經濟發展的時代。因此,山西不能有了煤,沒了根,改變山西面貌還是要從根本原因找對策。具體而言,一方面,山西要利用煤炭,但不依賴煤炭,由煤炭盡快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并且重新構建山西美好山河;另一方面,山西完全脫離煤炭,很不現實,但可以通過出售采礦權的形式,提高煤炭開采成本,另外,政府可利用集中起來的資金,支持無煤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在發展無煤產業方面,一是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充分發揮山西的裝備業和原材料產業基礎,發展重型裝備制造業;二是依靠山西特色農業,發展農業產業化;三是挖掘山西本土文化,發展山西旅游業,使旅游業成為山西主導產業;四是發展現代服務業,為本土企業和百姓提供生產、生活服務。五是合并縣級行政區,降低行政支出。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山西的地級市主要由地區中心城市和工礦城市組成,從人口、區位角度看,總體還為合理,但都存在經濟實力不強、產業結構單一、服務業發展滯后等問題;另外,縣域經濟規模小,發展滯后。總之,山西要發展,一方面,要突破封閉、保守的盆地意識,在引進外來資本的同時,更要引進外來先進開放思想;另一方面,必須走出煤的陰影,煤并不是山西的全部。

        河南

        目前,河南中原城市群已成為中部地區最大城市群,并且建立了一批機電、煤電、鋼鐵、有色金屬、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基地。但從整個河南看,河南經濟主要問題為:一是發展極度不平衡,豫東、豫南經濟極度落后,整個經濟以農業為主,缺乏自我發展能力,農民現金收入主要來自外出打工;二是整個河南縣域經濟落后,縣鄉兩級財政收不抵支,農民負擔過重;三是城市經濟發展滯后,除了工礦城市和經濟相對發達城市外,大部分城市為“小馬拉大車”,無法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另外,中原城市群內部聯系不強,鄭州經濟實力偏弱;四是河南資源加工產業,產業鏈短,污染嚴重,近年發展主要得益價格提升。但河南也有自身優勢,一是河南是中國人口、經濟大省,市場潛力大;二是河南區位優勢明顯;三是資源稟賦條件較好,勞動力資源豐富且價格低廉;四是河南人文旅游資源厚重。為此,河南發展對策:一是做強、做大中心城市鄭州,加快實現鄭汴經濟、行政一體化,實現鄭州與開封兩市之間的無縫對接,做強中原城市群核心;二是對于人口少、經濟實力不強的縣級行政區,實現強弱合并、弱弱合并,降低行政支出,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三是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下放豫東、豫南一些經濟實力強的縣級行政區社會、經濟管理權限,把這些縣級行政區培育成為所在地級市的副經濟中心,或把其升格為副地級市或地級市;四是在大力做強、做大農產品加工、礦產資源深加工、機電等第二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以物流、旅游、金融、商貿等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使服務業成為河南新的經濟增長點;五是充分發揮勞動力優勢,大力承接沿海發達地區向外轉移的勞動密集產業;六是提高勞動力技術素質,大力向外輸送農村富余勞動力;七是塑造河南誠信文化,樹立河南區域品牌形象,降低社會交易成本。

        湖北

        湖北經濟重心在武漢,但武漢位置偏東,因此,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看,除了發展武漢外,還應發展襄樊和宜昌兩市:一是襄樊歷史上就是江漢平原通向關中平原和中原地區的交通樞紐,現由漢丹-襄渝鐵路、焦枝鐵路和316、207國道構成了襄樊“十”字交通構架,且襄樊輕重工業有一定基礎,具備發展成鄂西北經濟中心基礎;二是宜昌具備取代荊州成為鄂西南經濟中心的經濟基礎,一方面宜昌作為長江水電基地的確立,為宜昌耗能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長江、寧漢渝蓉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及焦枝-枝柳鐵路構成了宜昌“十”字交通構架;三是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改變一些地級市“小馬拉大車”局面,通過發揮比較競爭優勢,把黃梅、麻城、赤壁、鐘祥、石首等縣、市發展成為省直轄市。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固然湖北在鋼鐵、汽車等方面有產業基礎,但從經濟全球化的角度,湖北這些產業既沒有資源優勢,又沒有市場優勢,未來湖北這些產業優勢很可能弱化。那么,湖北從哪些方面尋找突破口?一是站在全國乃至全球角度,尋找湖北具有比較競爭優勢產業。如湖北自古就有“湖廣熟、天下足”之美譽,湖北可以把農產品加工業作為重點發展產業;另外,從湖北居于全國經濟版圖的幾何中心看,湖北水力發電產業已能向全國的華中、華東、南方等電網送電,但隨著全國電力供求關系趨緩,湖北水電將出現供過于求情況,為此,有必要通過發展一些耗能產業,來消耗這些可能過剩電力。二是隨著湖北城市“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除了武漢外,襄樊、宜昌也將成為區域中心城市,襄樊、宜昌可以發展物流、商貿和以市場為導向的加工業。三是充分發揮武漢科技、教育優勢,延伸現有競爭優勢企業產業鏈,圍繞現有競爭優勢企業,培育產業集群。四是提高勞動技能,承接沿海地區向外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農村和城市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

        湖南

        在區域上,湖南經濟分為以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為軸的東部7市“一點一線”地區和以207國道、枝柳鐵路為軸的湘西地區兩大板塊。2005年“一點一線”地區GDP占了全省GDP的63.5%,其中,長珠潭三市GDP又占到全省的37.3%。在產業發展上,湖南有色金屬冶煉、電力機車、工程機械等產業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優勢;另外,以電視傳媒、新聞出版為核心的文化創意產業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湖南未來產業發展出路在于:一是以本地資源開發為基礎的有色金屬產業,應延伸產業鏈,不求產量最大,但要以附加值最大化為目標;二是抓住中國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機會,積極支持電力機車、工程機械等企業發展;三是利用農產品資源豐富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飲料、煙草、林漿紙等產業;四是以現有優勢產業為基礎,大力培育產業集群,通過產業集群發展,提升縣域經濟實力;五是積極承接廣東等沿海地區向外轉移產業;五是利用長沙技術優勢,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和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如利用水稻雜交技術,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六是繼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使文化創意產業在全國繼續保持領先水平;七是整頓社會環境,發展旅游產業,使旅游業成為湖南與文化創意產業齊名的重點產業。湖南未來區域發展,一是大力推進長珠潭三市一體化進程,真正實現長珠潭三市無縫對接;二是針對多數地級市城區經濟實力不強,而所轄縣(市)較多,且一些地級市城區偏居一隅情況,劃小地級市范圍,選擇經濟實力強、交通方便的縣、市,實現省計劃單列,進而再把這些縣、市發展成副地級市、地級市;三是對一些人口規模小、經濟實力弱,且相距較近的縣、市合并,或經濟薄弱的縣市并入到經濟較為發達的縣市,對于合并后的縣、市實現省內計劃單列,或升格為副地級市、地級市;四是培育若干個湖南次省級經濟中心,如岳陽、懷化、衡陽等市可作為省內區域中心城市培育,使其成為湖南重要的物流、商貿中心。

        安徽

        在區域發展上,整個安徽為“碎片化”的區域經濟格局:淮河以北基本上為徐海都市圈范圍;滁州、宣城及皖江經濟走廊則隨著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的貫通,基本成為南京都市圈范圍;黃山則與杭州,形成“名村(西遞、宏村)——名山(黃山)——名湖(千島湖、西湖)——名城(杭州)”黃金旅游線路,黃山從而也成為杭州乃至長三角“后花園”。與其他省份相比,安徽城市最大特色是“一城一業”或“一城兩業”,很少有“一城多業”的情況;另外,安徽城市“小馬拉大車”(地改市)和“大馬拉小車”(工礦城市)兩種情況并存。為此,未來安徽城市發展的重點,一是地改市劃小,工礦城市范圍劃大;二是雖然安慶就安徽而言位置偏西,但其介于寧漢兩大中心城市中間,最有條件發展成皖江經濟走廊區域中心城市,安徽應把安慶打造成面向皖鄂贛的區域中心城市;三是發揮比較競爭優勢,以雙贏為目的,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區域合作。在產業發展上,一是充分發揮安徽資源優勢,延伸資源開采、加工產業鏈;二是立足本地農副產品資源,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三是發揮現有產業優勢,繼續做強、做大比較優勢產業,如皖江走廊的原材料產業、兩淮的能源產業、皖南的旅游業等;四是承接長三角向外轉移勞動密集產業。

        江西

        近年,江西憑借東引南靠,成了中部吸引外來資金最多的省份,但江西仍為中部地區經濟最沒有特色的省份。雖然江西不乏資源優勢,但江西以對外提供廉價初級原材料為主;雖然江西有一些優勢產業,但規模偏小,不足以帶動全省經濟發展。在區域發展上,一是江西地改市“小馬拉大車”與工礦城市“大馬拉下車”形成強烈對比;二是江西地級市都位于浙贛、京九、皖贛三大鐵路沿線,大片沒有鐵路經過的地區城市化程度偏低;三是撫州、宜春、上饒、九江等市城區偏居所在市一隅,不是處于或靠近所在城市幾何中心,客觀上難以帶動所轄地區經濟發展。為此,未來江西發展對策,一是在劃小地改市范圍、劃大工礦城市范圍的同時,對一些經濟實力強的縣、市實行省內計劃單列,并可將其升格為副地級市、地級市;二是發揮資源和勞動力低廉優勢,繼續加大吸引外來資金投資力度,依靠投資帶動經濟增長;三是江西11種礦產儲量居全國第一,但要延伸其資源開采、加工產業鏈;四是走農業產業化道路;五是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農業、旅游產業。目前,江西政府把江西定位為“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資金、技術梯度轉移的承接基地、優良農產品的供應基地、勞動力輸出基地,以及沿海休閑度假的后花園”,但目標的實現,最終還在于江西自身社會、政治、市場環境的改善。

        總之,中部地區具有發展經濟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部分產業先導優勢和潛力巨大的市場優勢,但要使得這些要素優勢變為經濟優勢,還需要降低各種社會交易成本。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說過,21世紀將由兩大力量或者說是兩個基本因素推動世界經濟發展,一是美國的高科技,另一個就是中國的城市化。城市化對中國中部地區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也是工業化中期發展階段的要求,但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是一場觀念、制度的革命。由此,中部地區真正具有可持續競爭優勢的城市或區域應是那些能戰勝自我,率先實現觀念、制度革命的城市或區域。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室 劉奇洪 )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請進入東湖社區“中部論壇”發表評論>>

    [新用戶注意!在東湖社區發表評論必須注冊]
     

     圖片報道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 久久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不卡| 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夜夜|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亚洲av永久无码制服河南实里| 亚洲AV无码1区2区久久| 亚洲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一| 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最近2019中文字幕大全第二页 | 午夜福利av无码一区二区| av无码久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十八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无遮挡骂过 |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久久中文骚妇内射| 国产Av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天堂中文官网在线| 蜜臀av无码人妻精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 最好看2019高清中文字幕|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第一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a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狠狠躁狠狠爱免费视频无码| 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