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湖北日報>>文化新聞>>本頁
    站內檢索:

    打撈人類文明的記憶--丹江口庫區文物搶救現場報道
    (2006-12-17 08:30:15) 荊楚網-湖北日報

    策劃:張孺海

    文\圖 記者 張孺海 特約記者 馬獻倫 通訊員馬啟東

    引子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2010年竣工蓄水,庫區172米水位線下文物搶救性挖掘進入倒計時。目前,一場文物搶救大戰已在庫區數百平方公里范圍內悄然展開。今年來自全國的37支考古隊1000多名考古專業人員和1000多名民工正分布在庫區37個文物點進行搶救性發掘。

    隨著丹江口水庫二期工程的開工,搶救性考古發掘的進行,這片古老土地的神秘面紗已被層層撩起,記者來到這片神秘的土地采訪,從撩起的面紗下看到這片土地的真貌時,不禁驚呆了——原來,這里埋藏著一部“人類文明的通史”!這里有一條神秘無邊的人類史通道,當我們走在這條人類起源至今的漫長通道里時,我們會清晰地看到歷史向我們一步步走來的身影……

    巍巍秦巴山,幽幽漢水河,這塊古老神奇的土地,曾經發現了距今1.4億年至6700萬年之間的白堊紀中晚期的恐龍骨骼化石及恐龍蛋化石群,舊石器時代75萬年的梅鋪猿人牙齒化石,彌陀寺學堂梁子(鄖縣人)遺址發掘出土的兩具完整的100萬年前古人類顱骨化石,青龍泉、大寺新石器遺址,遼瓦店子夏商周遺址、安城春秋銅礦遺址、五峰喬家院春秋墓葬群、漢代古戰場——韓家洲,唐太宗李世民三子濮王李泰家族墓地,鄖縣老城還保存著明代鄖陽府學宮——大成殿。在這里,你抬腳即可踏進一個千年的朝代,俯身即可拾起一段遠古的文明。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上馬了,十堰市庫區五縣市要淹沒的文物點多達240余處!考古工作者說:“我們現在拼命地在搶救,能搶救多少就搶救多少。我們能為后人留住的千年文明,也就是這些文物了。”


        遼瓦店遺址發掘出夏商時期水井水溝


    學堂梁子第2次發掘現場


    老城漢墓發掘工地


        即將整體搬遷的鄖陽府學宮--大成殿


        喬家大院出土文物和田玉雕件-劍

    專家觀點 比三峽庫區文物更豐富

    2004年3月,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視察庫區文物時說:“十堰丹江口水庫淹沒區文物從歷史和科學價值上都不亞于三峽,甚至還超過三峽。針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即將全面實施的情況,文物部門要以對歷史、對祖先負責的態度,有責任、有義務搶救和保護好歷史遺存下來的珍貴文物。”

    為什么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的文物價值超過三峽庫區呢?省考古研究所所長王紅星說,丹江口庫區一帶是古代文化發達地區。遠在8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丹江口庫區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足跡,新石器時代以后這里又成為南北文化交流的“孔道”,各種不同的地方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如在庫區發現北方的仰韶文化與南方的屈家嶺文化、青龍泉三期文化的相互疊壓就是最好證明。公元前20世紀至公元10世紀以前,中國政治中心一直位于西安、洛陽為中心的關中和伊洛地區,這一地區與華東、華南的聯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漢水和丹江進行,是中國古代東西兩大文化板塊之間文化的結合部和通道,有著豐富的文物資源。此前戰國時期的楚國都城也曾位于這一帶,所以庫區內已出土的文物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均遠遠超過三峽庫區。據十堰市博物館館長胡勤介紹,庫區文物發掘后,有價值的文物在10萬件以上,遠遠超過三峽地區的文物數量。

    正在發掘的鄖縣遼瓦店子遺址,其價值就非同小可。

    由于先后發出了舊、新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及“鄖縣梅鋪猿人”、“鄖西猿人”、“鄖縣人”等古人類化石,十堰被學術界譽為“古人類長廊”。但在這條清晰的人類演變鏈條中,卻有著歷史的“缺環”。這個“缺環”就是沒有夏商周時期的文物實證。而遼瓦遺址的發掘,把這一“缺環”給續接上了。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考古和博物館系教授王然說,遼瓦遺址中出土了大量夏、商、周時期的遺跡遺物。隨著這一缺環的彌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出土的文物,可以串成一部完整的華夏文明編年史。遼瓦遺址中還發現了一些早期的窯址,令考古界震驚,極有可能被譽為“中華第一窯”。

    遼瓦店子遺址重要性僅次于殷墟

    初步確定為“人類文明通史”遺址

    經過考古專家1年多的勘探和發掘,鄖縣遼瓦店子遺址目前已被初步確定為“人類文明通史”遺址。專家稱,該遺址是夏商周時期的一個方國都城,是夏商周史上除河南殷墟以外的最重大發現。

    據了解,店子遺址是丹江口庫區首批由國家文物局批準發掘的6個地下文物點之一。受省文物局委托,武漢大學考古系和武漢大學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從去年3月開始對該遺址進行發掘。此處先后發現有多座商代早期的土坑墓、一段古城墻以及商周至唐宋時期的古窯址13座;出土有卜甲、鬲、鼎、灶、青銅兵器等一批珍貴文物,為揭開夏商史上重大的實物資料。專家說,這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是一個“人類文明通史”遺址。武漢大學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副教授陳官濤說:“我們已經初步了解到遼瓦店子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到漢代的重要遺址。目前勘察發現,龍山文化、夏、商、西周、春秋戰國到西漢文化,在此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文化延伸系列。”

    鄖縣開始發掘4500年前文化遺址

    48年前,丹江口水利樞紐一期工程建設時期探明的鄖縣青龍泉古文化遺址日前開始發掘,已有陶器等文物出土。

    據省文物研究所、現場考古隊隊長朱俊英教授介紹,考古現場發現,鄖縣青龍泉遺址底層是距今6000年到7000年的仰韶文化遺址,具備中原地區的文化特征;中層是屈家嶺文化遺址,距今4800年到5500年間,具備長江中游地區的原始文化特征;而上層則是4500年左右的石家河文化遺址,也是長江中游地區最后一支原始文化遺址。這些文化遺址證明了至少在距今6000年至7000年前,黃河流域的先民就開始進入這一地區,隨后這一地區便進入了階級社會。

    儒家學堂—大成殿將整體搬遷

    位于鄖縣城關鎮西嶺街的大成殿是湖北省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府學宮,也是全國除曲阜孔廟外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儒家學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后,它將處在水位線下。鄖縣人民政府將對它實施整體搬遷保護,新址初選在鄖縣柳陂鎮和平島文化旅游園區。大成殿其前身為“鄖鄉縣學”,明成化十二年鄖陽設府后升為府學。作為府學它距今525年,其建筑本身也有444年歷史。明清兩代,鄖陽、荊襄、陜南、豫西廣大地區的學子們都匯集于大成殿里科考。原府學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筑群,共有2萬平方米,現僅存主殿即大成殿。

    專家偏向“筑堤圍堰”搶救武當山遇真宮

    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遇真宮,主殿已在2003年1月19日起火焚毀,而現在留給世人的殘缺宮殿也亟待搶救。

    2005年底,根據國家文物局對遇真宮保護方案的意見,湖北省文物部門組織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遇真宮進行了9000平方米的考古清理和重點部位的解剖,對遇真宮宮墻內的西宮區域進行發掘,較完整地揭示出西宮的建筑遺跡,發現有房址、影壁、水井、道路、排水溝、院落等遺跡,出土了一批珍貴文物,基本明確了西宮建筑的布局、特點與內容,第一次全面揭露了遇真宮明代建筑的總體布局,為進一步做好遇真宮的保護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省文物局除對該區地面文物建筑采取掛牌保護措施加以保護外,還組織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編制完成《遇真宮保護方案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多方面比較,吸收專家意見,在三種比選保護方案即“就地抬高保護”、“筑堤圍堰”和“異地搬遷”中選擇“筑堤圍堰”方案進一步完善和細化,目前計劃圍堰的可能性偏大。

    發表評論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麻豆|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道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人妻系列AV无码专区| 69天堂人成无码麻豆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视频| 成人无码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国产|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 免费A级毛片无码A∨免费| 91嫩草国产在线无码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看电影|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天天爽亚洲中文字幕| 色情无码WWW视频无码区小黄鸭 |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草草久久久无码国产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av无码久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 丰满熟妇乱又伦在线无码视频|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国产|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a中文字幕1区|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免费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日产无码1区2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片在线观看| 天堂中文8资源在线8|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