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楊正午
![](http://theory.people.com.cn/mediafile/200608/11/F200608111835253198630174.jpg)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相繼實施了東部開放、西部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戰略措施,但中部地區卻一直受到“冷落”。繼去年中央首提“中部崛起”之后,今年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出中部崛起戰略。面對新的機遇,湖南如何應對?湖南將有哪些機會?記者日前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楊正午。
據悉,湖南的發展在過去一段時間相對比較滯后。在中部6省人口總數是第2位,經濟總量是第3位,地方財政收入是第2位,湖南的整個經濟狀況在中部6省處于中游位置。正是由于經濟較為落后,湖南的許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600萬外出打工的“湘軍”有500萬在廣東。
針對這種狀況,楊正午說,目前湖南要做的就是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湖南要用爭上游的勁頭,爭上游的措施,力爭在中部地區的上游位置。中部崛起,要靠自己的行動,東部的推動,西部的拉動,更重要的是要中央的政策啟動。經濟發展最終要靠產業的拉動,希望中央在產業布局上對湖南有更多的傾斜。
楊正午談到,對于中部崛起,湖南有個相對優勢,就是毗鄰南方,“泛珠三角”經濟圈成員間的合作,湖南的收益很大。同時,湖南也要盡快實現與“長三角”對接的經濟發展戰略。
如何對接?楊正午指出,關鍵的還是要推進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市化發展進程。現在的問題不是思路清不清的問題,而是怎么去采取有力措施去把工作落實的問題。
楊正午說,過去,由于歷史的原因,湖南工業的最大薄弱環節就在于沒有骨干優勢產業,使工業發展受到了很大局限。近年來,在“三化”戰略的推動下,湖南培育了一大批優勢企業,如華菱鋼鐵、三一重工等都是實力雄厚的大企業。目前,湖南已經確立了10大優勢產業,具體說就是壯大三大支柱產業,即裝備制造業、鋼鐵有色業、卷煙加工業;培育三大新興產業,即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提升四大傳統產業: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建材、造紙。湖南有很多品牌,但沒有整合形成優勢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目前的問題是要延伸優勢產業鏈條,構建優勢產業集群,湖南省正在長株潭建構一個裝備制造業的集群,在長沙打造一個電子信息產業的集群,形成對全省經濟的強大推動。由此得到一個啟示,中部省份必須從本地的實際出發。
對于農業現代化問題,楊正午說,目前主要的是要解決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要抓好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加強農業科技建設,加強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對于城市化建設,楊正午說,中部的崛起,必須有中心城市群的輻射帶動。目前湖南首先要把長沙、株洲、湘潭打造成為推動湖南發展的增長極。因為長株潭在湖南的中部,形成相互距離不到50公里的等邊三角。長株潭是湖南的優勢地區,人口和經濟總量都在全省占了很大的比重。長沙去年的GDP超過千億,財政收入過了百億,GDP的增長速度達到14%,比全省快兩個點。但不能滿足,要有緊迫感,長沙的發展的速度還可以更快一些。長株潭地區歷史上發展比較早,有著很好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科技優勢和人才優勢也比較明顯,三市的兩院院士就有43位。目前,正在大力推進三市的一體化,通訊同網、交通同線、金融同城。湖南有信心把長株潭建成一個北接武漢、南連廣州、西達重慶,與這幾大中心城市對接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群。
楊正午最后說,當前,湖南全省一定要增強發展的緊迫感,要加快湖南的發展速度,至少要保持中部地區的平均水平,要提高發展的水平,增強發展的后勁,在中部崛起中加快湖南的區域經濟發展。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