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楚天都市報記者蘇爭)這次中國象棋“人機大戰”,既展示了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成果,也宏揚了中國的國粹。超級計算機“天梭”雖贏了象棋大師,但這也是科技人員智慧的結晶,同樣是人類的勝利。——北京象棋大師張強
人機PK,讓科技與文化互動
與其說首屆中國象棋“人機大戰”是一個體育事件,不如說是一次橫跨文化與科技兩大領域的活動。
作為傳統國粹,中國象棋在圍棋、國際象棋等其它棋類游戲,以及電子網絡游戲的沖擊下,沒落趨勢非常明顯;而處于科技前沿的人工智能研究,則存在不被人了解,資金投入遠不如發達國家等問題。兩者的相遇,卻擦出了耀眼的火花。
8月9日,在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人機大戰”比賽現場,偌大的訓練大廳里,擠滿了100多家電視、報紙、廣播以及網絡的記者,里面甚至還包括來自美聯社、CNN、日本NHK、韓國KBS等多家境外媒體的記者。無論對中國象棋,還是人工智能,這樣的關注度,都是空前的。
這次活動中,還有一個業余棋手的網絡選拔賽,結果為了向“天梭”發起挑戰,有幾萬人在著名游戲網站聯眾上參加了“海選”,一時人如潮涌。
博弈游戲,助推人工智能發展
從IBM的“深藍”選擇卡斯帕洛夫,到如今浪潮的“天梭”選擇5位中國象棋大師,人工智能為何總是選擇象棋?
浪潮北京公司的技術總監胡富鈞說,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一樣,是一個相對簡單的博弈游戲,它可以優化、推廣人工智能。
在人工智能中,對博弈游戲的研究是很重要的一個領域,因為博弈是人類的思維定式之一,在社會中無處不在。同時它的實際應用非常廣泛。軍事、經濟、金融、安全防護等很多方面都用得著。“炒股就是人與人在博弈嘛。軍事領域就更常見了。”胡富鈞說。
以象棋做案例進行分析和開發,顯然是人工智能的一個突破口,因為象棋不僅本身具有研究價值,而且還是一個廣告明星,它的知名度和普及程度,對人工智能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廣作用。同時,還可以引發更多的人投身到人工智能的研究開發中。
推動科技進步,意義深遠
相信在短短兩天里,人工智能、浪潮“天梭”、42億步/秒等等此前不被大眾所熟悉的陌生詞匯,已經深埋在了國人的頭腦里。
其實科學技術的重大進步,也往往能夠極大激發人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像神舟飛船的發射,就讓無數青少年立志投身祖國的航天科技。但更多的科技領域的進步,因為缺少展示平臺,并不為普通民眾知曉。而象棋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就是一個經典案例。
在“人機大戰”之前,記者對人工智能也是泛泛了解,并沒有太多直觀感受。在9日的比賽中,一件趣事給了記者很深的印象。特級大師徐天紅與“天梭”的第一局比賽中,中局“天梭”突然使出了一記“騙招”,想在徐大師面前“耍詐”。擔任講解的象棋大師蔣川當時就哈哈大笑,他說這種小伎倆,徐大師不用想就能看破。果然,徐天紅沒有上當。很明顯,雖然“天梭”計算力驚人,但就像中國智能協會主席徐心和所說的,它還只能在邏輯思維方面進行開發,人工智能還遠不能模仿人類的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對人類的觸覺、嗅覺、味覺等感知力也毫無概念。電腦想騙人腦,就像小孩想騙“老千”一樣讓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