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
作者系省體育局局長 李建明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將呼喚和孕育新的農村體育,為農村體育的發展帶來新機遇、提出新任務、注入新活力。農村體育的發展必將服務和促進新農村建設,為新農村建設增添新手段、提供新載體、貢獻新支持。因此,在建設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中,體育建設必須有所作為。
體育建設是和諧新農村的需要
農村體育可以增強廣大農民的體質,提高生產力,服務于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可以促進、形成和諧的村民關系,增強基層凝聚力,服務于農村政治文明建設;可以培育先進的思想觀念,繁榮農村先進文化,改善農民生活質量,引導農民移風易俗,提升農村的文明程度和農民的文明素養,服務于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因此,新農村體育不僅本身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基本任務和發展目標,而且對新農村的整體建設具有無可替代的促進作用。發展農村體育是新農村建設的客觀內在需要,也是促進和服務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新農村體育建設迫在眉睫
據2004年進行的“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統計,我省農村居民平均體育場地面積只有0.037平方米,而且大部分農村體育場地的條件還十分落后。據2005年國民體質監測統計評價,我省農民體質優秀率不到10%,農民體質不合格率高達19%,F狀離新農村建設對體育的要求差距較大。
目前的主要問題在于:廣大農村居民的體育意識和體育健身意識不強,體育場地設施、體育組織建設嚴重滯后,體育健身項目單一且特色性、普及性缺乏,體育健身活動和體育競賽活動時冷時熱、時有時無,體育健身指導遠遠不夠,農民體質狀況堪憂,城鄉差距越來越大,農村體育在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社會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不明顯,農村體育工作任重道遠。如果體育建設這顆螺絲釘沒擰好,會影響到新農村建設這一系統工程的進度,缺少體育這一環節的完美,就缺乏新農村建的和諧。
體育服務新農村目的要明確
農村體育的發展有其自身特點和規律,體育建設不是紙上談兵,而要采取主動姿態,把握形勢。只有把農村體育的發展與農村的城鎮化建設和自然環境結合起來;與農村的生產、勞動結合起來;與農技科普、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和農家樂、農家游結合起來,才能讓體育服務落實到實處。
要逐步將農村體育融入到新農村建設的大環境,融入到農村全面進步的大趨勢,融入到農村居民全面發展的大熔爐,力爭通過宣傳體育把農村居民發動起來,通過親民體育讓農村居民參與進來,通過便民體育讓農村居民堅持下來,通過利民體育讓農村居民的體魄強健起來。
新農村體育建設方法要科學
農村體育的工作原則要本著“立足農情、著眼長遠、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因地制宜、量力而為、突出重點、穩步推進”。
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要采取國家引導、政府支持、社會協同、農民參與的模式;在布局上必須貼近村民生活,便于村民參加體育鍛煉、開展體育活動;在形式上必須一場多用、小型實用;在投入上必須經濟、耐用、長久,不超出農民的支付能力;在運行上必須易于開放,便于管理和維護。農村體育的組織建設要注重單項性、自發性、民間性。農村體育項目的研制開發要突出方便易行性、特色性、民族民風民俗性。
農村體育競賽活動的組織開展要富有趣味性、娛樂性和節日性。而且,隨著農村體育的環境、條件的不斷改善,還會出現更多新的特點,我們的工作只有把握了這些特點和規律,才能贏得主動,也才能實現事半功倍。
新農村體育建設形式要多元
特色就是競爭力,就是生命力,特色可以出優勢,出效率,唯有特色之樹常青。新農村體育建設走特色促普及、特色促發展之路。植根鄉情,培育農村體育新特色。
我省農村的類型頗多,有平原型、丘陵型、水鄉型、少數民族型和城郊結合型等等。2003年和2005年,省體育局組織開展了兩次體育特色鄉鎮的評選活動,培育并涌現出了一批體育特色鄉鎮,像荊州龍舟之鄉、咸寧象棋之鄉、襄樊自行車運動之鄉、宜昌巴山舞之鄉、十堰登山運動之鄉等,發揮出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今后,我們要進一步樹立特色觀念,不斷研究鄉情、分析鄉情,強化現有特色,打造新的農村體育特色。研制、推廣更多富有濃郁本土文化氣息,集區域性、民族性、傳統性于一體,植根于百姓、易于開展、易于推廣的新型特色健身項目,組織開展更多像摘柑橘比賽、拋秧苗比賽、背化肥往返跑比賽等與農村生產勞動相結合、趣味性強、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農村體育活動,促進農村體育健身的普及和農村體育人口的提升。
新農村體育建設要注重整合
當前,縱橫聯合、部門聯合、行業聯合已成為整合資源、拓展新領域的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和重要舉措。發展農村體育,服務新農村建設要進一步突破地區封鎖、行業界限和部門壟斷,找準切入點,大力推進農村體育與農村科普、教育、文化衛生、旅游的結合,把農村體育的場地、組織、活動、指導、科普、培訓部分嫁接到農村科教文衛旅。
可以考慮將農村健身科普與農技科普結合起來;將農民健身技能培訓與農業技術培訓和農民工進城培訓結合起來;將農村日常健身活動與農村日常文化活動的組織、管理、場地等結合起來,不斷拓展“文”中有“體”,“體”中有“文”的廣度和深度;將農村國民體質檢測、監測站的建設與農村鄉(鎮)村的衛生院、衛生室的建設結合起來,予以共投、實現共享,做到看病、體檢、體質檢測、監測一條龍,醫療處方、健身處方一體化;將農村健身設施的建設與農村旅游資源的開發、旅游環境的優化以及提升旅游景區的服務功能、服務水平和對游客的吸引力結合起來等等。
搞好新農村體育建設是一篇大而重要的文章,我們要認真研究,著手實施,以點帶面,逐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