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消息(楚天都市報)(記者 宋效忠 通訊員 王佩蓮)昨日,省地震局副局長邢燦飛研究員稱,此次九江地震,屬構造地震。
他解釋,地殼中有了斷裂后,地下應力在斷裂部位集中,當應力超過斷裂部位承受強度時,斷裂處的地殼就會發生破裂,釋放出大量能量,這樣就發生了構造地震。而此次九江地震的震中,恰好處于郯廬斷裂帶和襄樊-廣濟斷裂帶交會處附近。
一般情況下,大地震發生過后,還會繼續發生余震,但余震均比主震小。但大地震發生后,也有可能會發生雙主震(兩次較大的地震)或震群地震(多次較大地震)。根據目前的觀測資料以及專家會商結果,九江不會發生震群地震,也不會有雙主震。
20分鐘,“診斷”出震情
荊楚網(楚天都市報)(記者 宋效忠 通訊員 王佩蓮)九江地震發生后不到20分鐘,湖北省地震局的專家就弄清了地震的震級、震中,并預測到不會發生更大地震。
那么,專家們怎樣進行震情會商?昨日,省地震局首席預報員李勝樂講述震情“診斷”的經過。
前天上午8點51分,確定九江發生地震后,李勝樂立即通過短信群呼,向地震局領導和專家發送信號。該局相關專家立即到達地震應急指揮部,進行震情會商。5分鐘內,李勝樂根據有關監測信息,確定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江西省九江境內,震級為5.7級。
8點58分,李勝樂將有關資料和信息,輸入他主持研制的軟件“地震分析預報系統”中。這些內容包括:我省10多個地震臺站觀測到的九江震區相關信息;黃梅前兆地震臺觀測到的九江震區地殼、地下水變化情況等。經過軟件處理,得出相關地震參數。如果該參數沒有偏離正常水平,表明震區沒有危害性地震發生;如果偏離了正常水平,表明震區還有更大地震發生。
通過電腦大屏幕,與會專家看到:相關參數沒有偏離正常水平。
9點10分左右,與會專家會商后認為,原震區發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9點40分,省地震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發布了權威信息。
小資料
地震分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種。其中天然地震主要指構造地震,約占已發生過的地震總數的90%以上,唐山大地震、印尼大地震,均屬構造地震。構造地震還包括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人工地震是指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發生率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