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功夫皇帝”李連杰來到中山大學,此次他不是舞刀弄槍,而是帶著人生感悟和學生們談心。他在主題為“心靈的環保”的演講中,將自己的成名經歷、人生困惑等一股腦拋出。
關于早年成名:
要把自我中心消滅掉
當年一部《少林寺》,讓李連杰一舉成名。李連杰回憶,自己拍《少林寺》時,片酬是一元錢一天,之后一躍達到600萬元。談起早年成功的經歷,他坦言自己走了不少彎路。“那個時候,我心里全是我、我、我,全部以自我為中心。”那種感覺被他形容為“最可怕的自我膨脹”。
直到他自己當老板拍電影,站在不同角度思考,才明白這是不對的。“我要消滅自我中心,奉獻愛,幫助有需要的人。”
關于轉戰好萊塢:
我現在沒有目標
談起轉戰好萊塢的經歷,李連杰坦白,自己為此放棄了很多東西。“到了美國,我要像一個第一天演電影的人去面試,如果我以為自己是大明星,我只能回家了。”
對自己在好萊塢的成績滿意嗎?李連杰擺擺手,說:“目標太高,就永遠不會滿足。但我現在沒目標,只是付出,得到什么不再重要,我感到很滿足。”
李連杰說,為了結果做一件事情和努力做一件事情是兩碼事。“不要把自己限制在自己寫的一個劇本里,人生有很多條路可以達到最后的目標,不要只是認準其中一條。”
關于將來:
《霍元甲》是最后一部武術電影
對于《霍元甲》是李連杰最后一部武術電影的說法,李連杰表示肯定,但自己還會拍動作片。“科幻電影、喜劇電影都可以加進動作,武術包含了太多東西,肢體技能只是一部分,武術里還有我們的文化。”(方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