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評論員
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思持續,就是要正確處理經濟內部矛盾,以及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的關系,把發展建立在可持續基礎之上。
經濟必須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忽冷忽熱、劇烈震蕩的經濟不可持續。粗放型經濟建立在大量增加投入之上,最終也難以為繼。因此,可持續的本質是又快又好地發展。它既要求有較快的速度,更要求注重質量和效益提高;既要求轉變增長方式,優化結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又要求進一步擴大內需,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資源是有限的。資源的濫用會惡化環境。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要以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全力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要加大環境保護力度。要明確突出問題,用經濟、行政、法律等手段來約束污染、控制污染,保護自然生態。在今天,生態環境不僅是人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內在因素,而且是新的經濟要素,是決定經濟能否良性運行的重要變量。
經濟增長不會自動帶來社會發展。相反,對GDP的簡單迷戀,可能導致大眾教育、社會福利、生態環境等被忽略。社會是經濟的環境。沒有社會進步力量的推動,經濟同樣不可持續。
總之,可持續是一種永續發展。它要求奮斗目標既積極進取,又留有余地;經濟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質的提高;發展既考慮當代需要,又顧及子孫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