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出土的佛教版畫表現了佛教信仰的一種新方式,它與敦煌石窟藝術一脈相承,是敦煌藝術的組成部分之一,是科學技術與佛教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在中國美術史和中國印刷科技史上都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敦煌研究院文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馬德在此間表示,敦煌版畫的歷史與社會意義主要有六大方面: 第一、敦煌版畫作為敦煌藝術的一個獨特的藝術類別,與敦煌建筑、敦煌彩塑、敦煌壁畫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敦煌佛教藝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不僅是一門獨立的藝術系列,而且具備其它畫種所不具備的某些科學技術方面的意義。 第二、敦煌版畫是中國古代版畫珍品,在中國藝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它填補了中國版畫史的部分空白,并可以為當代美術事業提供歷史的借鑒。 第三、敦煌版畫對研究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的起源及發展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是中國科技發展史上的珍貴文獻。雖然它作為藝術品在敦煌出現較晚,但作為印刷品,卻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的重大貢獻,填補了中國印刷科學技術史的部分空白,并為當代印刷事業提供歷史的借鑒。 第四、敦煌版畫在中國傳播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傳播方式。 第五、敦煌版畫將中國套色版畫的歷史提前了七八百年。中國套色版畫是日本浮世繪的直接起源,而日本浮世繪對西方美術影響巨大,由此可見敦煌版畫所代表的中國古代版畫在世界美術史上的地位非同尋常。 第六、敦煌版畫展示了中華民族先民們的智慧及創造精神,敦煌版畫的時代風格體現出其制作者們的創造才能和奉獻精神,是先民留給后世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