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0510/tyhb-20051109-3.jpg)
陳露和丈夫丹尼斯(圖片源自南方網)
11月5日,在首都體育館舉行的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的看臺上,記者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她長發披肩,面帶微笑,認真而投入地看著比賽,使勁鼓掌為場上的運動員加油——她,就是有“冰上蝴蝶”美譽的陳露。
陳露告訴記者,在異鄉漂泊了好幾年,她終于在深圳實現了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可以有一個自己的滑冰俱樂部,為中國滑冰事業盡些心力。2004年12月,深圳冰紛萬象滑冰場開門納客,而陳露國際滑冰俱樂部成為萬象城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元素。
“我之所以去美國,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回來,把我學到的東西還給我的祖國。現在,我終于等到了這樣一個機會。”陳露將自己加盟冰場和俱樂部歸結為緣分:“只有在國外生活過才能真正體會什么叫愛國情結。雖然我很早就已去了美國,對那里的語言、文化都已經相當熟悉,但內心深處卻一直有個愿望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重新回到國內發展,而如果能夠繼續發揮我在滑冰方面的特長則更是求之不得。結果深圳為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能夠在亞熱帶建造一個滑冰場,將真冰帶入南方人的生活之中,這實在是一個大膽而美妙的設計。”
因為這份心動,陳露趕在滑冰場正式開幕前兩個月到了深圳:“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所以,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雖然大家對滑冰場的前景都充滿信心,但真正能夠走到哪一步卻誰都沒底。不過,接下來的情況讓大家都長舒一口氣:外界反應相當好!有個周末,進場人數竟然達到了700人。雖然那感覺就像是下湯圓似的,難以盡情滑冰,但能夠擁有這樣的人氣,對冰場所有人來說都是個莫大的安慰。”
更讓陳露欣慰的是,在滑冰場人氣越來越足的同時,以她名字命名的“陳露國際滑冰俱樂部”也同樣生意紅火:“目前我們比較固定的學員就已有2000余人,今年暑假更是達到了3000多人。”“現在學校是娛樂性的,主要是輔導一些滑冰愛好者。要知道如果做到很專業的,培養出金字塔尖上的運動員,需要有一個很廣泛的群眾基礎,我現在做的,就是搞好群眾基礎。”陳露說到自己的學校,顯得很興奮。
陳露告訴記者,雖然在美國的生活已經逐漸安逸起來,但是人要知道自己最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她考慮了很久,覺得自己應該回來實現自己的另一個夢想。“我很期待未來,好像我開始學滑冰的時候,我也沒有想過我可能拿到世界冠軍,走到花滑巔峰。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開始,我相信一定會有這天。我培養的學生可以比我更強,最終站到奧運會的領獎臺上。”
今年8月,當陳露獲悉自己被三星公司推薦為都靈冬奧會火炬手時,她的心再一次飛到了冬奧會的賽場上。“這是我一生中一件非常難忘的、無比光榮的事情。我參加過三屆冬奧會,但從沒有親歷過精彩紛呈的開幕式,總是很多人的比賽項目結束回國了,我才去,留下了些許遺憾。這一次希望可以火炬手的身份享受這個過程。”
雖說跑下400米的距離對于陳露來說并不難,但她認為最難的是怎樣充分展現自己的魅力,展現中國人的魅力。“我退役7年了,我相信就算是70年,身上的那種運動員的氣質還是會有的。作為一名火炬手,我會展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最重要的是把奧林匹克精神帶到當地,傳達給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作為都靈冬奧會三星普通市民火炬手選拔賽的評委,陳露說每一次她都被深深感動,每一個參與的人她都不想放棄。“選拔過程中的很多游戲在我看來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是每組隊員都會齊心協力、勇敢拼搏,完成得很好。當時的場面、當時的氣氛,選手們那種頑強拼搏、集體作戰的團隊精神,讓人感動不已,甚至不亞于一場真的奧運會賽場上的競爭。”所以,在陳露看來,體育雖然讓她失去了許多童年的快樂及與親人團聚的機會,但體育卻是她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部分。是體育給了她自信與勇氣,培養了她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的毅力。
說起2008年北京奧運會,陳露同樣是一臉的興奮。“這畢竟是夏奧會,我培養的學生是無緣賽場了。但我更愿意做一名志愿者,到那時會有許多外國朋友來北京觀看比賽,我愿意為他們提供服務與幫助,讓他們對北京、對中國了解得更多、更深入。” (中國體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