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網11月2日訊(記者:夏薇) 10月23日到30日,由中央重點網站、大型門戶網站、省市地方重點新聞網站組成的“聚焦安徽大型企業?2005網絡媒體安徽行”大型新聞采訪團,分成南北兩片深入安徽省重點企業,分頭采訪江汽集團、叉車集團、徽商集團、皖能集團、馬鋼集團、銅陵有色集團、淮北礦業集團、皖北煤電集團、海螺集團等9家省屬大型企業,以及奇瑞、古井、飛亞紡織、山鷹、豐原、八一化工等6家市屬大型企業。
一星期中,2005網絡媒體安徽行的記者們走訪了安徽蓬勃發展的工業地帶。工業強省已成為安徽全省上下的共識,皖能集團、合力叉車、江淮汽車、馬鋼、海螺等一批工業企業迅速發展壯大。活力不光來自新興的民營和合資企業,“未來幾年,安徽將形成4大產業集群、完成3000億投資、實現資產總額和銷售收入翻番、培育10個以上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企業。……”安徽省國資委主任楊振超的一席話,向外界昭示著安徽國有大中企業的胸襟與氣魄。
安徽汽車軍團的魅力
在很多不太了解安徽的人的心目中,安徽是一塊神奇的熱土,有著秀美的山水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提到安徽的工業,很多人就不是那么清楚了。這次的2005網絡媒體安徽行給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絡新聞工作者提供了一個接觸安徽、了解安徽的機會,通過他們也將使安徽的工業化成就讓更多人知道。
采訪中,南線記者著實過了一把汽車癮,合力叉車、江淮汽車、奇瑞轎車,大家近距離接觸了安徽汽車軍團的領跑者。從鋼板沖壓到組裝到整車,幾乎參觀了汽車生產中的每一環節,這對年輕的網絡記者來說,是新鮮的也是欣喜的。在奇瑞公司汽車生產線的一邊,TOM在線的陳鵬告訴記者,原來安徽給自己的的印象是個農業大省,來看了才知道,安徽擁有這么多生機勃勃的制造業,自己也感到有很多收獲。
作為國內叉車制造業的“老大”,安徽叉車集團的主導產品都是自己研究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并擁有20多項專利技術。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德進在向記者們介紹合力叉車的優勢時,不無驕傲地說:“是技術創新”。
公司根據技術創新的要求,及時調整組織結構,對技術中心進行多方位深層次的投入和建設,已累計投入2000多萬元,推廣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和其它先進的產品開發技術。目前技術中心擁有六大直屬機構(20多個研究室、工作組),建立了穩定完善的技術依托和協作體系,還聘請了國內著名專家學者作為技術中心的常年技術顧問,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安徽叉車集團公司奮斗目標是:躋身世界叉車行業十強、創國際一流企業!
在江淮汽車集團,董事長左延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與目前市場上的汽油車相比較,作為未來主力的瑞風柴油版系列,在動力以及節能環保等方面具有相當大的優勢。盡管瑞風今年穩坐MPV銷量冠軍的寶座,但江淮公司絲毫沒有減緩奔跑的腳步,在節能領域繼續充當領跑者的角色。
日前,瑞風全系列柴油車全面上市,而且采用了先進的柴油機。此舉不僅強化了瑞風在汽油車領域里已經獲得的節能MPV的美譽,同時瑞風更是MPV領域里節能的代表性產品。有數字顯示,今年前9個月全國MPV的銷量與去年同比增長15.3%,而江淮瑞風前9個月累計銷量比去年同比增長21.6%,銷售市場占有率達到24.5%,占大MPV市場份額的62%。
作為江淮大地上誕生的一匹黑馬,奇瑞公司一直為記者們所關注。在與網絡媒體記者見面會上,被問及奇瑞如何招攬汽車人才時,奇瑞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力洪滿腔熱情地表示,“奇瑞汽車公司的快速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的發動機等產品的研發都離不開各類人才的貢獻,而這些業界之所以自愿來到奇瑞,也是被這個可以讓他們施展才華,一展抱負的舞臺所吸引!我之所以從外資企業跨入奇瑞的大門,也是因為它的這種魅力。”
據了解,奇瑞汽車工程研究院有研發人員1000多人,全國所有汽車廠的博士級研發人員加起來都沒奇瑞多。這形成了奇瑞在對待人才上的觀念非常開放,幾乎形成了一種文化。
新型工業化引領皖企騰飛
提起造紙行業,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它高能耗、污染物排放量大。此行記者在山鷹公司采訪中了解到,山鷹公司堅持生產不忘環保,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建造環保型企業。通過污染治理技術、廢物利用技術、清潔生產技術以及加強管理,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記者在現場看到,公司首先淘汰了化學制漿,改用廢紙和商品木漿作為主要原料,使生產過程中不產生制漿黑液,降低了污染負荷。在發展過程中,千方百計地在節能降耗、資源綜合利用、污染控制和治理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資金,著力于提高水循環利用率,噸紙耗水遠遠低于國家標準,各項消耗在同行業處于較低水平。
董事長王德賢說,山鷹將繼續建立、優化和完善水系統管網,采用清潔生產技術,處理好生產過程中的造紙白水,使水的循環利用率從目前的60%提高到80%,并對其它污染物減量化,在綜合利用上尋求新的突破,力爭取得更好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個重工業城市,一個資源型城市在21世紀的出路是什么?銅陵市副市長王綱英有他的理解:“沒有絕對的廢棄物,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循環經濟就是我們的轉型出路。”
王副市長向記者詳細介紹了銅陵市正在大力發展的循環經濟。銅陵市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重化工業是主導和支柱產業,發展的需求、資源的稀缺和環境的制約從根本上要求走資源節約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只有大力推進循環經濟,才能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
王副市長表示,銅陵市在工業領域,重點實施“321”工程。在產業層次,主要以銅礦、硫鐵礦、石灰石礦資源為主要原料,依據物質代謝、能量梯級利用的規則和污染集中治理,建設以三大資源為核心的三大產業循環鏈。例如,銅陵有色金屬公司以鈦白廢酸的綜合利用和副產硫酸亞鐵生產鐵系顏料;用磷石膏生產水泥緩凝劑、紙面石膏板;利用硫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熱量發電等。在區域層次,建設國家級濱江循環經濟工業示范區和橫港循環經濟工業示范區。
今年7月,銅陵市正式成立循環經濟工業試驗園,規劃用地25平方公里,投資規模為250億元。園內每個企業都以上游企業的排放物為原料,循環利用,努力達到“零排放”。正如六國化工公司總經理黃化鋒說:“關注化工,關注六國,就要關注循環經濟。”今年,銅陵市相繼成為省級和國家級發展循環經濟試點城市。
同樣,在國際環保的大環境下,在未來電力逐步飽和的趨勢下,為提高核心競爭力,皖能集團把目光集中放在了環保、節能降耗上,通過再生能源利用、減輕污染、技術改革——研究等離子點火技術等手段來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