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全運會必將以嚴格嚴厲嚴肅查處違規事件、凈化賽場環境,而載入中國體育史冊。但是,真正能夠拯救中國體育,顯然還不是重典嚴法,而應當是體育內在的人文精神的回歸
●競技體育發展的終極目標不是金牌,而是人文關懷和人的全面發展。體育不僅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也蘊含著豐富的人文資源
●體育是人民的體育、大眾的體育。人文體育時代的到來,就是體育回歸自我、全面展現體育功能和魅力的時代。這才是中國體育的未來
中國競技體育的浮躁甚至說丑陋似乎已眾所周知,什么怪事都有可能發生,假球、黑哨、假打、服用興奮劑、罷賽,人們已習以為常。就拿十運會來說,國家體育總局三令五申,法令不能說不夠嚴苛,但依然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韙。服用興奮劑被查,柔道假摔重賽,賽艇鑿洞曝光,不服裁判甚至用記分牌毆打裁判,有的賽場不得不出動警力維持正常比賽,如此等等。分析出現在競技場上的種種是是非非,是官本位、金錢至上、狹隘的地方主義在作祟。這些傳統文化的糟粕不僅侵蝕著社會機體,也毒害著中國的競技體育。
沒有規則就沒有體育,體育是最講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對于中國競技體育的現狀,業內人士十分憂慮,競技場上的不正之風再不遏制,中國體育就可能走入死胡同,這絕非危言聳聽。中國足球聯賽的沒落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體育界應該感謝這屆全運會,全運會伊始,國家體育總局領導就站在為備戰2008年奧運會的高度,審時度勢,揮出重拳,懲治賽場腐敗現象,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養虎為患、姑息遷就。這至少讓人們看到了中國競技體育一線曙光。這屆全運會不能說拯救了中國體育,但必將以嚴格嚴厲嚴肅查處違規事件、凈化賽場環境,而載入中國體育史冊。但是,真正能夠拯救中國體育,顯然還不是重典嚴法,而應當是體育內在的人文精神的回歸。
作為現代意義上的體育,是人體必需的運動方式,是大眾健體強身的外在表現。正因為人們從事體育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人類共有的思想性特征,才賦予它深刻的文化內涵,以此而延伸的競技體育,之所以放射出人文光環,在于它遵循著同一規則,通過有序的競爭彰顯出體育品格和體育精神,展現出無窮的魅力。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為人文體育進一步拓展了生存空間,體育與經濟結緣可以形成一種新型產業,提高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體育與文化聯合可以相得益彰,形成良性互動,產生健康向上的社會效能;體育與教育相伴,可以提升人的文化素養,同時又內化為體育本體,為體育的健康發展注入人文內核;體育本身所具有的賽事和活動功能,還可以提升國家和地區的形象,增強凝聚力。
競技體育發展的終極目標不是金牌,而應當是人文關懷和人的全面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發達國家并沒有脫離教育的純體育,也沒有從小就靠政府供養的專業運動員;遍布各地的體育俱樂部,依靠市場化的運作,擔負著運動員的選拔、培訓和比賽任務,各類學校學生在必須完成學業的同時,根據個人愛好聘請專業體育教練,指導學生從事專業體育訓練;只有參加奧運會等一系列世界大賽,國家才集中組織參賽。發達國家參賽的運動員碩士、博士比比皆是,他們對待體育的態度就是健康快樂和個人愛好,在世界體育賽場,可以看到他們輕松的面容和中國運動員嚴肅的表情形成鮮明的對比。相比較而言,中國的專業體育運動員肩上的背囊要沉重得多。
事實上,體育不僅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也蘊含著豐富的人文資源。在拉動GDP增長方面,美國、德國和意大利體育產業已占經濟總量2%,大于汽車加石化的總和;在舉辦大型賽事方面,1988年的奧運會,給韓國帶來了70億美元的收益;在增強居民身體素質方面,發達國家參加體育運動人口已達到50%以上,日本從1950年代起,開始跟蹤調查國民健康狀況,每年出版國民健康白皮書。體育能帶給我們的有很多,不僅僅是金牌。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不僅僅是對中國競技體育的一次檢閱,如果我們的視野僅限于此,就會為浮躁的中國體壇再添一把柴火,奧運會結束后我們會若有所失。奧運會只是一個平臺,體育僅僅是一個載體。透過體育,我們要讓世界看到中國開放的胸懷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這才是舉辦的初衷。奧運會我們不僅僅是要贏得金牌,而且更是要贏得未來。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宏偉目標,作為體育人就不能為榮耀和光環罩住雙眼,畢竟體育是人民的體育、大眾的體育,我們應該做的事還有很多。人文體育時代的到來,就是體育回歸自我、全面展現體育功能和魅力的時代。這才是中國體育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