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 記者陳永和報道: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是我省“十一五”期間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點,旨在逐步形成節約型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節能:2006年全省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力爭下降4%,到“十一五”末期能耗比“十五”末期下降20%左右。確保2005年底前,在武漢、襄樊等9市區域內基本完成車用乙醇汽油代替其他汽油的試點推廣;2006年底前在農村實現省柴節煤灶85%的普及率。
節水:2005年、2006年全省萬元生產總值耗水量每年下降5%。近兩年降低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率2-3百分點;推進農業節水灌溉,建成100萬畝節水示范田;嚴格控制超采、濫采地下水。
節材:推動武漢市率先實現包裝材料和一次性產品減量化和資源化;加快推進木材節約和代用工作,禁止過度包裝。
節地:引導農村居民點有計劃地向中心村和小城鎮集中、鄉鎮企業向工業園集中,每年抓好5-10個“沃土工程”示范區;從2006年開始,武漢市以外的其他市、州城區全面“禁實”(即不得毀田燒磚) ;2006年底全省新型墻體材料比重增至40%以上。
為實現上述目標,省政府正加緊制定全省《節能中長期規劃》等12類規劃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