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記者張勇軍、孫濱報道:瞄準“成為中部崛起的重要的戰略支點”這一偉大目標,我省正在經歷一場“遠看無陡峰、身臨海潮涌”的深刻變化。
湖北得中獨厚。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湖北要走在中西部前列”。“加快湖北發展,促進中部崛起,不能只是空喊口號,口號再響、思路再多,不落實,就必然會落后。”省委書記俞正聲的這番話,是省委、省政府“重基礎、謀長遠”思路的生動演繹。
改革,從城市到農村,從機關到企業,悄然而堅決地推行。削費減稅、機構瘦身、簡政放權等十多項重大改革同步推進,體制“瓶頸”次第緩解,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出現難得的復興態勢,被專家譽為“湖北新政”。
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一大批重大建設、技改、重組項目在全省啟動。東風本田、東風日產、東風標致“多國部隊”強勢出征;武鋼鄂鋼聯合重組,武鋼去年利稅一舉突破百億元;全省煙草行業重新洗牌,武煙的規模一躍進入全國前三甲;TCL、海爾、美的三大空調巨頭,相繼布點武漢……去年,全省工業增長22.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6.1%,結束了近10年低速徘徊的局面。
為解決發展環境不優問題,省委、省政府鮮明地提出“三改一培育”:改革體制、改善環境、改進作風,培育市場主體。
轉變作風從117個省直機關和中央直屬管理部門率先展開。2002年初開始的那場“學、查、改”活動,500余張省直機關所持的“鄂0”牌照被取消,“特權車”退出歷史舞臺;57種公開發行的省直機關報刊進行專項整治,減輕基層負擔;取消“經濟十強”評比,改而建立對縣、市信用等級的考評制度。省級政府審批事項減少1144項,減少和降低4090項收費事項及標準。
同時,為適應區域經濟發展浪潮,我省確立了建設武漢城市圈、發展縣域經濟兩大戰略。武漢城市圈已顯雛形,正在成為拉動全省乃至中部的重要增長極。縣域經濟通過“一主三化”、放權讓利,初步扭轉了“短腿”的狀況,去年全省76個縣市區實現GDP同比增長13.4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92個百分點。
今日相關:迎勢而上展宏圖--落實胡錦濤視察湖北講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