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評論員
胡錦濤同志視察湖北一再強調,加快湖北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必須著力解決突出問題。
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階段性。在每一個特定階段,總會存在一些制約因素,總有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我國正處于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形態、經濟體制正處于深刻轉換之中,出現問題在所難免。湖北、中部由于傳統體制存量較大,改革、發展相對滯后,問題更多、更復雜,對改革、發展的阻力更大,因此更需要花力氣解決。
突出問題有哪些呢?從發展方面看,農業人口多、城鎮化水平低、就業和再就業壓力大、生態環境脆弱;從改革方面看,體制性障礙嚴重、市場化程度低、對外開放水平不高、發展環境不優。我們既要看到這些問題的階段性、必然性,又要看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和及時解決的緊迫性。在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歷史機遇面前,我們別無選擇:要么破解難題,乘勢而上;要么被問題阻擋,徘徊不前。顯然,我們只能追求前者。
解決突出問題,必須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無論問題多么復雜,說到底都是發展中的問題,都與改革開放發展不夠有關,最終都要用改革開放發展的辦法、并在改革開放發展中解決。比如市場化程度低、發展環境不優的問題,就與體制改革、行政職能轉變不夠有關。過多的審批程序和其他方面的不當行政干預,不僅壓縮了市場主體的活動空間,而且影響了市場機制的有效運行,降低了社會效率。又如就業再就業壓力大的問題,同樣與國有企業體制改革不到位有關。國有企業經營困難直接導致了轉型失業增多。只有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才能有效擴大就業容量。
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一方面,縣域是城鄉接合部,縣域經濟薄弱、農村工業化程度低,是導致當前許多問題的重要根源;另一方面,縣域又是相對獨立的地域實體,有城鎮、鄉村、農戶等多個經濟層次,有國有、集體、民營、外資等多種所有制類別,發展空間還很大。當務之急是,要立足比較優勢,盡快形成特色。實踐證明,縣域經濟發展好了,有利于實現區域、城鄉協調,提高城鎮化水平,有效解決“三農問題”。
要堅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具有高附加值和很強的市場競爭力,當然需要大力發展。但我省仍然處于發展中,“二元”結構鮮明,資源稟賦結構仍然是勞動力豐富而資金、技術相對不足。因此,既要在光纖、光電子等優勢領域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又要堅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變人口壓力為人力資源優勢,為經濟向更高層次演進創造條件。
還要加強生態環境建設。21世紀的新經濟并不單單指信息技術帶來的經濟變化,還包括由傳統工業文明向現代生態文明的進化。要堅決糾正傳統的環境價值觀。環境不只是人類改造、利用的對象,而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條件。決不能以犧牲環境利益而獲得暫時的經濟增長。必須盡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把經濟活動限制在環境可以承受的限度之內,實現經濟與生態的相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