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楚天金報)(記者張文龍 韓君 實習生劉剛)
如何破解物業棄管這一難題?部分小區的業主和專家就此發表了看法。
收費方式可靈活多樣
漢口安先生認為,目前絕大部分物業管理費的計費方式都是以“元/平方米”(建筑面積)核定。但這種計費方式顯得不合情理,它忽視了與業主居住環境相關的因素,如樓層、朝向、日照時間、噪音污染等,以“建筑面積”一刀切的方法來計費,會造成業主的不平衡感。
武昌中南路某新建小區的吳先生也認為,物業管理費定價應有一定彈性。比如,低層住戶使用電梯的幾率就很低,但卻要交納與高層業主相同的電梯養護費。“如果在收管理費時,能考慮到這些因素,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或許可以解決收費難的問題。”
武昌張先生介紹,他所在的小區物業有一個規定:如果業主按年交費,則給予一定優惠。結果不少業主都選擇一次交清一年的管理費。“這樣,物業省了心,業主也覺得很實惠。”
物業開發商責權要分明
漢口唐家墩某小區的業主張先生稱,要想解決收費難,就要明確開發商與物業公司的責任。
他指出,目前有不少物業公司隸屬開發商,或與開發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導致雙方責任不明。如有些物業的管理費標準由開發商定,而開發商為了制造賣點,往往將標準定低,自己再補貼物業公司。待開發商撤出項目后,物業就會因收費問題與業主鬧得不可開交。
武昌的李先生表示,物業管理服務價格應推行市場議價;行業主管部門要擬訂服務標準,明確實施細則;協商決定物業費收取標準及辦法等。同時,物業進入小區前,應嚴格驗收小區房屋及其配套設施。這樣,物業與開發商各司其職,互不干涉,避免物業替開發商“受過”的煩惱。
變小區為大社會
當前,我國的物業管理服務整體水平還不是很高,基本還是傾向于事務性服務內容,諸如清潔衛生、綠化養護、治安巡防等服務類型。
對此,華中科技大學的鐘教授就認為,小區物業服務應朝著商業化與公益化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將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入到服務中。比如說,物業公司可以在社區內開展心理咨詢、理財咨詢、醫療服務等社區服務中心,將商業性經營與公益性服務融為一體,以充分滿足業主不同層次的需求。
“小區不光需要保潔員、保安員、維修工。”鐘教授稱,“物業公司應把眼光放長遠些,送報,送奶,接送小孩,照顧老人、病人等服務就可以多開展。把小區當社會來做,有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