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鈞
對那些腰包鼓鼓的房地產商們來說,被一個建議“嚇”得冷汗直流,至少在近幾年,是少有的事。
在央行發布的《2004中國房地產金融報告》中,這個建議只有11個字:取消現行的房屋預售制度。
雖然建設部不久便明確表態“近期不會出臺”此政策,但期間短短10天內,國內房地產界、民間、政府部門、學界們對此的種種爭論,令人回味。
不贊同該建議的人不少。有的“預言”房價會因此上揚;有的稱會引發房地產企業的大清場,境外“熱錢”會趁機涌入,影響國家的經濟穩定……
但贊同的人更多。新浪網“央行建議取消期房預售制度調查”中,87.19%的網民贊成取消期房預售制度。
理解建設部“近期不會出臺”的明確表態,著重點應該在“近期”兩個字上。因為,建設部官員隨后也承認:現房銷售肯定是件好事,也是一個必然趨勢。
這個建議只要被采納,絕對是“房市暴利”的終結符號。
在中國富豪目前的來源中,除了屢屢死人的采礦業,數房地產業為最多。近幾年,無論是在外地還是在武漢,但凡是與購房相關的互聯網站,弱勢群體集體維權、集體收房、集體訴訟等行動屢見不鮮。
這在其他產業是難以想像的。而這一現象的產生,多數時候是拜預售制度所賜:房子剛下腳,百姓在既不能控制更不能使用的情況下,就得支付全部房款,承擔了未來全部的風險。但拿到鑰匙時,又有幾人發現“開發商誠實地履行了當初的承諾”?
“空手套白狼”太過容易,所以,在回籠資金壓力不大的情況下,商人們獲得了更多與百姓“博弈”房價的資本,房價也就越拉越高。
有數據顯示,內地房地產企業前十強的國內市場占有率目前還不到3%;而在香港,前10家房地產集團占據的市場份額高達80%。也就是說,在內地,大量善于搞“一錘子買賣”的中小開發商沒能被市場成功地“PK”掉。
民意不可違。可喜的是,就在不少地區還在為該建議是否合理而爭論時,沿海城市深圳已經著手進一步的動作了。
這種作法對百姓而言最后只有一種“后果”:開發商不能再靠期房忽悠咱了。你房子做得對咱胃口,咱買;不好,您還是自己留著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