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最近研究出一套針對中國國情的“居民收入分配預警系統”,試圖以此來取代過去一直借用的基尼系數,以更加客觀全面地反映我國收入分配關系的實際狀況。
預警系統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首次測算出,2003年后,中國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已進入值得警惕的“黃燈”區。專家提醒,如不采取相應措施,到2010年后將進入“紅燈”范圍。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是這個課題的負責人。他介紹,目前我國收入分配差距可以從城鎮、農村、城鄉、行業、地區幾個方面來分析。為了便于人們理解,預警系統從安全到失衡劃分了“藍燈”、“綠燈”、“黃燈”、“紅燈”四個階段和相應的警戒值。“黃燈”表示收入分配關系進入警戒狀態;“紅燈”表示收入分配差距完全處在不合理的狀態,容易產生各種社會不穩定現象。
“居民收入分配預警系統”顯示,2003年城鎮居民內部總體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其評價指數為69分,低于70分的“黃燈”警戒線。城鎮居民最高組與最低組之間的收入之比從2002年的5.2:1擴大到2003年的5.4:1。
城鄉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鄉收入差距評分從1980年的80分左右下降到2003年的72.7,接近“黃燈”警戒線。1980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農村人均純收入的2.5倍,到2003年該比例擴大到3.23。
農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貧富懸殊的評價指數為64分,已接近60分的“紅燈”警戒線。1992年貧困農民的收入上限與一般農民之比為1∶2.45,2004年擴大到1∶4.39。研究組專家據此提出,當前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中最核心的問題是農民收入過低問題,更明確地說是農民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問題。
行業間收入差距不斷擴大。1980年的行業收入差距評分為80.2,到2003年已經為72.0分,行業勞動收入差距同樣已接近“黃燈”。蘇海南說:“農、林等一些整體收入水平較低的行業與能源等壟斷性行業和金融保險等高收入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達到5倍左右,而國際上通常以2倍為正常數值。”
地區差距還在繼續擴大。以今年6月統計數據為例,全國城鎮人均月收入最高的上海市比收入最低的貴州省高出了2倍多。
預警系統通過與其他國家的比較得出,中國居民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在國際上處于中等略偏下的水平,這與運用基尼系數排序結果基本相似。專家同時也提醒,測算是以國家統計局最新提供的2003年統計數據為基礎。但事實上,中國的收入分配中還存在隱性收入、特定制度下的非貨幣收入等不定因素,因此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的實際形勢可能比當前測算的結果還要嚴重。
蘇海南認為,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是解決當前收入差距過大問題的關鍵。對于城鎮低收入者可以采取適時適度提高最低生活費、最低工資等“救命錢”,發布工資增長指導線等措施來解決。目前,全國各省、市、區已普遍建立最低工資制度,23個省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還有33.9萬個企業建立了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讓工人對工資狀況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而基于占越來越大比重的農民外出務工,農民現金收入主要依靠務工所得的現實狀況,研究組提出,應當堅決執行反就業歧視和反工資歧視政策。進一步清理不利于、不便于農民進城務工的各種規定,逐步消除農民工因身份不同而遭受的工資歧視,打擊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培訓機會,提高農村低收入者收入。
對于中等收入群體,這部分人在中國以公務員為代表,應當進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使他們的技術、資本、管理等要素在收入中進一步得到體現,從而提高收入水平。通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范圍。
調節還是限制高收入群體收入,一直是備受關注的敏感話題。研究組專家認為,政府不能以行政手段對高收入加以限制,而只能通過稅收手段來調節和保證收入的合法性,甚至可以選擇遺產稅和贈予所得稅、奢侈品消費稅等手段來縮小收入差距。另外,鼓勵高收入者投資辦企業、行慈善,也能部分解決收入差距問題。(記者 曹瀅)
相關報道: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城鎮居民收入差距達10.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