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在“落實”
眼下,各地厲行節約的消息不斷見諸傳媒,都提出了“節約,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做起”等大同小異的口號。但深入有些單位,不難發現這只不過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已,原先是怎樣用的現在還是怎樣用。建設節約型社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也不單體現在某一方面要少耗資源,而是要作為一種總的方針來貫徹,落實到勤儉辦一切大小事情上。落實是根本,我們要把節約真正落實到日常工作中,不能只說不做。
———通城縣國稅局辦公室黃望平
重在行動
節約,涉及到每個人的生產生活,如果僅僅是提口號,而沒有具體的管理規定、沒有嚴格的制度是不行的。尤其在政府機關、國有企業、學校、醫院等帶“公共”性質的地方,更是如此。
有些地方已經開始行動,如武漢市關閉城市景觀燈的做法就值得各地學習和效仿,筆者所在的單位已經就節約工作提出了夏季空調溫度不得低于26攝氏度,無人時不開空調,開空調時不開窗,利用自然光照明,水、電用具推廣使用節能設備等細致的要求,這樣做比單純地講節約的意義要實際得多。
———竹溪縣委辦公室葛曉陽
機關節約刻不容緩
作為一名機關工作人員,深感機關資源浪費現象較為嚴重。因此,機關采取強有力措施遏制浪費,刻不容緩。
一是要牢固樹立節約意識。著力營造“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氛圍。二是要強化節約的責任感。建立健全責任制和相應可靠的長效約束機制。三是要千方百計節約行政經費。四是要突出抓好節約用電。合理設置辦公室、會議室空調溫度。五是要高度重視節約用水。六是要提倡節儉自律行為。
———荊門市委辦公室王詠梅
從自己做起
一說到節約,我就想起別人。覺得在我的周圍,到處都是大肆揮霍和浪費的人。反省自己,我又做得怎樣呢?
我當過縣政府辦公室主任,也當過司法局長,雖然官小了一點,但能說機關里的那些揮霍和浪費,就與自己無關?
吃飯的時候,尤其是別人宴請自己的時候,總是希望吃得好一點。坐車的時候,總想有一輛好車,總想換一輛新車。
自己外出開會的時候,也總希望住的豪華一點,會上旅游和玩樂的時間更多一點,紀念品的檔次更高一點。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個習慣,一說成績,就想自己;一說不足,就看別人。
建設節約型社會,要從自己開始做起。
———河北省灤南縣司法局汪金友
要立“規矩”
要真正解決好任何一個問題,都需要有一定的規范約束,包括道德約束和法律約束。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過程中,同樣要求我們逐步建立起德法并舉的社會約束機制。
法律規范以強制性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使其形成不得不遵循或服從的意識。健全的法律體系和良好的法治環境,作為一種“他律”,具有道德所不可替代的“硬約束”作用。而道德規范則是一種“軟約束”,表現為一種特殊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約束力。只有實現法治與德治的相互補充與規范目標的高度統一,才能有效避免和糾正一切浪費行為。
———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黨委工作部王學華
發揮紀檢監察的作用
紀檢監察機關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應積極發揮三種作用。
一、自律節約,發揮表率作用。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從嚴要求自己。
二、警示教育,發揮引導作用。通過正面典型的激勵和帶動,反面典型的警示和教育,增強黨員干部的資源憂患意識和勤儉節約觀念,引導黨員干部成為節約的模范。
三、履行職責,發揮保護作用。一是對黨政機關的政令暢通進行保護,提高工作效能。二是保護廣大群眾參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積極性。同時,對一些腐敗行為要嚴肅查處,如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公款旅游、公款娛樂等行為,決不能心慈手軟,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枝江市紀委潘強
要有危機意識
能源危機不是一個空洞概念,而是關乎著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能源危機不僅表現在能源消費的總量水平上,還體現在能源結構的變化上。
今天,每一個公民都應當樹立節能意識,自覺地為節省能源而努力。坦率地說,在一個時期里,我們淡漠了能源危機意識,以為花錢就可以買來能源,大手大腳地使用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資源。如今,“建設節約型社會”已成為共識,也是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和發展的方向,這需要由政府、企業、公眾為元素之“三駕馬車”持續發力,如此才能使整個社會形成一種能源節約的意識和風氣。
———新疆石河子市新疆農墾中等專業學校楊錦
樹立良好理念
“建設節約型社會”,首先要從扭轉人們的不良觀念入手。談起“建設節約型社會”,少數人嗤之以鼻,不以為然,連呼小題大做,這些人骨子里不愿節約的觀念就必須扭轉過來。要把提倡節約,看成是“構建和諧社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實現,務必從一點一滴做起,使節約成為一種自覺習慣;務必從我做起,使節約成為大家共同崇尚的禮儀;務必從現在做起,使節約成為代代相傳的傳家寶。節約看似小事,實則更是一件社會系統工程。因此,需要每個社會組織、每個家庭、每個人從現在起時時處處百般呵護“她”,善待“她”。
———襄樊市襄城區經貿局余輝
呼喚企業綠色責任
“企業綠色責任”是一個宏觀的總體概念,要讓企業負起“綠色責任”,盡量選擇“雙贏”或“多贏”模式,實現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我們必須認識到,“企業綠色責任”并非企業的自覺行動,而是企業在外部環境約束下的一種理性選擇,是企業對日益增長的綠色需求和越來越嚴格的環境管制所做出的反應。其中,制度創新是根本。
外部制度可以內化為直接影響企業經營行為的內部制度,合理的外部制度可以有效地促使企業負起“綠色責任”。我們要不斷健全綠色法規體系,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構建公共環境管理體系,弘揚民族綠色文化等是我國綠色制度創新的方向和重點。
———河北省石家莊市石門小區19-4-102馬國川
企業要講成本
要節儉辦企業,創建資源節約型企業。
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積少便成多。只有全社會都集思廣益、共同努力,我們才可能找到真正創建節約型社會的方法,并成為社會成員認可的共同行為,避免使“節約”成為空文和口號。
同時,要節約資源、減少浪費,還必須統籌規劃、協調管理。從全社會而言,就是要求有關部門健全有關制度、使企業間進行良性競爭。對企業內部而言,就是要進行集約化管理,使資源配置得到最優組合。
當前,從全社會而言,企業間無序競爭導致的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現象還相當嚴重,迫切需要加以改變。
———中國網通湖北省分公司總經理劉成可
無紙化辦公好處多
在日常的工作中深感如果能夠充分運用網絡這個平臺,大力推行無紙化辦公,將會為國家和社會節約大量的物力和財力。我所在的市四大家辦公場所比較分散,每當一個部門發放會議通知時,尤其是比較緊急的會議通知時,多采用專人送達或其他單位派人派車領取的方式,此舉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我認為在計算機和網絡日益發達的今天,政府如果能夠加強各部門網站和網絡建設,形成一個區域內的系統的網絡公務辦公平臺,把不涉及國家秘密的文件、通知及期刊、簡報等上傳到平臺上,然后通知相關單位到網絡平臺上閱覽,這樣不僅節約了大量紙張和人力,而且還節約了寶貴的時間。
———十堰市人大辦公室李小銳
“貼”出來的節約
7月26日上午,聊城市東昌府區區委大院里新張貼了兩張“區委機關車輛耗油公示榜”,吸引人們駐足觀看。公示榜顯示了區委機關所有司機的姓名、車號、月行路里程、加油量、百公里耗油等內容。區委辦公室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耗油公示卡住了“油老虎”,現在49輛公務車平均每月可節省費用1.9萬元。
一位駕駛員說:“走多少路,耗多少油,干沒干私活大家心里都有數,原來誰也不好意思挑明;現在用公示的辦法把一切都明朗化了,誰也不敢耍貓膩。”
這種張榜公示的做法還有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非常易于執行。其它辦公用品的使用數量也可以定期張榜。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濟北中學程軍明
從“一張紙兩面用”做起
近日,去某單位辦事順便復印一下資料,看到復印機上貼著一句提示語:“一張紙兩面用,建設節約型社會”,頗感新穎、深刻。
當前,建設節約型社會話題熱得發燙。但筆者在基層觀察,不少浪費現象并未因此有多少改觀,一些人大手大腳的壞習慣并未因此而有所收斂。也就是說,建設節約型社會時下多停滯在一句空洞口號上,真正轉化成實際行動的還不多見。
如大家都能輕而易舉做到的“一張紙兩面用”,就相當比過去節約了一張紙,如果全社會都養成這種習慣,那該節約多少噸紙張,少消耗多少造紙原料。
——武漢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肖祥林
讓水循著價值規律流動
農業和農村節水值得關注。據報道,我國農業用水有效利用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所節約的水量約400億噸。
因此,節約用水首先要解決好農田灌溉大面積漫灌的問題,推廣節水灌溉。必須加大水庫、水渠、水網的建設,防止生產用水“跑、漏、滴”。第二,要推廣有償用水制度。成立“農村用水管理協會”或“農村農田用水公司”,將水庫、水塘、水渠、水網承包給當地有經濟實力的農民經營,實行有償用水。即按照每個農戶的實際灌溉面積進行水費分攤的計費形式。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廣大農民強化內部管理的積極性,杜絕大田漫灌浪費水資源現象,讓節水成為農民的自覺行為和習慣。
———應城市農村信用聯社辦公室謝武林
都來發展循環經濟
走循環經濟之路、推廣循環經濟模式,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突出問題,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循環經濟實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循環經濟模式摒棄了傳統的線性經濟的大量消耗、大量生產、大量廢棄、效率低下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而轉變為追求資源的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資源最優利用、循環利用的集約型經濟發展模式。
大手大腳、奢侈浪費、粗放增長,這種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節約資源,除了要提高全社會的節約意識以外,還要建立綜合利用資源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并且利用行政、市場、價格等手段,引導社會節約資源。
社會各主體都要在思想認識上根本轉變,營造有利于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
———武漢市新洲區委辦公室徐保國